张爱玲小说中市民文化视域的呈现
作者:陈轶
来源:《文天地》2011年第08
        1898—1949年,上海文化进入兴盛期。上海不但具备了教育、新闻、出版、学术、文艺、文学蓬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也拥有了具备一定文化消费能力和文化消费欲望、比较成熟的市民阶层。自西方舶来的译著如戏剧、新小说、新诗歌,艺术如电影、交响乐、乃至西方的礼仪、习俗、食物、服饰、玩物,广告、游乐场、歌舞厅、酒吧,都无比吸引着上海市民大众的眼球,为他们接受、喜好和推广。判定这时的上海文化文化潮流是市民文化的潮流,并不为过。
        8岁就要梳爱司头,10岁就要穿高跟鞋的张爱玲,沉迷于一切市民的物质享受和生活品味,她和笔下的人物一样,有着普通女人的通病:虚荣、俗气、张扬、不漂亮但爱美丽的衣饰,爱男子的爱情与夸赞,爱世人的赞美与羡慕,一起放肆地挥霍生命。她的创作里总是不禁镌刻下市民文化符号的印痕。
        先说对服饰的热爱。在圣约翰读书期间,张爱玲就以奇装异服闻名全校。在广东土布上
的玫瑰红上刺下粉红花朵,嫩绿的叶子,印在深蓝或碧绿底上,这种乡下婴儿才穿的衣服,她穿着走遍全上海。仿佛穿着博物馆的名画到处走,遍体森森然的,。参加朋友的婚礼,自己设计了前清样式的绣花裤袄去道喜。在家招待朋友,却郑重其事地穿上柠檬黄袒胸露臂的晚礼服。《倾城之恋》改编成话剧时,她穿张爱玲简介一袭拟古式奇袭的夹袄,超级的款身大袖,水红绸子,用特别宽的黑缎镶边,右襟下有一朵舒卷的云头——也许是如意。长袍短套,罩在旗袍外面。她还常穿着自己设计的奇装异服去印刷厂校对稿样,引来整个印刷厂的工人惊奇观看。张爱玲爱刺激的颜:大红、水红、鹅黄、宝蓝、嫩黄、桃红、橙黄,衣服的颜是这样,连房间的布置几乎都是这种刺激性的调。爱玲说的刺激是是像这样辣挞光辉的颜。衣服古旧奇异,却彩绚烂,既蕴含对古老传统的依恋,又饱含对现在生命的浓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