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学习文章结构
【组文主题】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教材依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庐山的云雾》
【组文篇目】
    围绕“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这一主题在课文之外共选取了两篇文章进行组文。以《庐山的云雾》为依托,带着学生初步了解思维导图和制作方法,阅读材料《台湾的蝴蝶谷》带着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到关键词,自己创作思维导图。通过《美丽的大自然》放手让学生独自创作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内的阅读《庐山的云雾》的学习,理解总分的结构关系,认识思维导图。
2.借助教师补充阅读材料,放开视野,深入了解总分的结构特点。能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
3.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热情和借助它写作的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组文阅读了解总分的结构关系和特点。
难点: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并能复述文章。 
【教学探索】 
组文一《庐山的云雾》
一、导入:
1、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书中还有如画的美景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篇文章。就让我们去文字中欣赏一下。
2、在阅读之前,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读书方法就是快速读,浏览一下文章,想一想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景象?可以用书上的语言来概括。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句首的句子。
二、快速读  知  总分     
(一)概括总起句
1、谁来说一说在庐山你看到了怎样的云雾?
2、你们是怎样把这么长的文字,这么丰富的语言,你们怎么这么快概括出来它在些什么呢?
3、大家都发现了中心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中心句吗?他出现在开头,我们也叫他总起句。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的,我们就得看看他分述的句子。
三、精读  疏  脉络
(一)  抓重点词,引导梳理,初识思维导图
刚刚同学们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那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个内容。那我们仔细读读这两个段落。
1.学习“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1)这段的中心句就是 :(生读)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作者要描写的是云雾什么特点吗? 这就是中心词。我们写在黑板上。  ( 板书:千姿百态)
(2)我们看看中心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姿态很多的意思,作者是怎么写出他的这一特点的呢?我们一起读一读分述的句子吧。
(3)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些姿态的呢?看看这些句子,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了吗?
(4)(板书)比喻:把谁比作谁了?板书:山头、半山、山谷、山峰
2.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你们看:作者围绕这个特点写了四种姿态,用比喻句把不同位置的云雾,姿态的不同生动地写了出来。这姿态不但多还很漂亮。
3.学习“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1)中心词就是:瞬息万变(板书:瞬息万变)瞬息是说云雾变化的快,万变是说云雾变化的多。(板书:快 多)
(2)作者是如何写云雾的这个特点的呢?我们来读读分述的句子?
(3)作者是怎么表现云雾变化快的么?板书: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
(4)变化的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5)你还发现了什么?省略号。说他万变呢,写也写不完呀!
4.学生梳理:作者围绕这个特点写了四个方面。你能根据这个图说说作者是怎么写出云雾的这个特点的吗?
5.小结:你们现在看看这两幅图,您能说说总起句和后面的这些分句有什么关系吗?
6.介绍思维导图:这个图多有趣,他不但能帮我们理清楚总分的关系,还能帮我们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他还有个有趣的名字叫:“思维导图”
7.学习绘制思维导图庐山的云雾
组文二《台湾的蝴蝶谷》
(二)逐步放手,抓重点词,制作思维导图     
同学们说台湾的蝴蝶谷的景象什么样?第几段写得?我们来好好读读这个自然段。
1、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现在就中心句的中心词。——迷人
2、关键词,画一画。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3、这两方面作者又是怎么写得?看看有没有关键词?画一画,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4、现在想一想你怎么设计这个自然段的思维导图。画在阅读纸的右边。
5、一生到白板上画。
6、我们看看他的导图设计的合理吗?
7、还有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思维导图?按照导图说说文章脉络吧!画面很丰富,说的很明白。
很详细,根据导图他把课文都背下来了!
8、总结:现在大家可以自己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了,并能把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很了不
起!
现在你能不能独立阅读并且完成思维导图呢?我们来试试。看看组文3
组文三《美丽的大自然》
(三)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1、自己读一读文章,想一想中心词是什么?分几方面写得?关键词是什么?然后自己设计一个思维导图,然后试着根据导图介绍一下这段写了什么?
2、学生去白板上画。照下来学生作品传到白板上。
4、按照你的思维导图,给大家介绍介绍这篇文章吧!
5、学生介绍。
6、你会发现思维导读设计的越科学越细致,就越能帮助你理清文章脉络,介绍文章内容。
四、作业:
  总结:读文章时,尤其是文字很多的文章,如果你能把它提炼成思维导图,很便于我们去梳理和记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下次文阅读课时,我们再一起研究:你怎么样构想一个思维导图,用它完成你的文章。
【教学思考】
课文《庐山的云雾》、组文《台湾的蝴蝶谷》《美丽的大自然》。 这几篇文章的核心目标是:学习“总分的结构特点,梳理文章脉络。”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文本上跳出来,俯看他们,要有大语文关。文阅读不能拘泥于学习文章而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我就利用文的优势采用扶放结合的手法,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实现达成。
课文《庐山的云雾》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写景文章。总分的结构,诗一般的语言,恰当的比喻让庐山的云雾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呢?我帮助学生一步步地
去发现:中心句,围绕中心句作者怎么写的?
去梳理:分述的句子写了几种姿态,关键词是什么?
去联系:关键词和中心词的关系是什么?
去总结:看着图总结出作者是如何让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
去观察:观察导图,说说总和分的关系。
去归纳:在品读完这篇文章的两个总分段落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组文2是二年级下册的《台湾的蝴蝶谷》这篇文章内容简单,总分结构明显,围绕中心句作者写了两个方面,每个方面作者又进行了细致描写。对于初次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非常合适。降低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引导学生读之、品之,梳理文章脉络,到关键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思维导图,并按照导图来复述文章内容,对文章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思维导图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