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夜的郁老伯原文赏析
一、巡夜的郁老伯文章原文
儿时的弄堂,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能看到一位老人一手摇铃,一手拿着铁皮喇叭,手臂上还戴着治保的红袖章,用沙哑的嗓子喊道:“居民同志们,门窗要关好,炉子要封好,防火防盗,大家要注意……”
老伯姓郁,是一位退休工人,已有70多岁了,住在我家的后弄堂。他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背有些驼,穿着一件褪了的中山装,头上一顶工作帽却是崭新的。
说是摇铃巡夜,可郁老伯还是个“百搭”。有一次,他看到弄堂里的老虎灶在卸黄鱼车上的燃料刨花,一看是易燃品,怕堆放不妥引发火灾,就站在旁边盯着“水老板”把刨花全部放到远离火星火苗的地方。“水老板”被他催得有些不耐烦了,让郁老伯快走,郁老伯就是不迈步,直到“水老板”把刨花全部装到了柏油桶中,才放心地离开。这一幕正巧被在老虎灶上泡开水的我看得清清楚楚。
弄堂里
郁老伯巡夜,时常看到有职工中班回家开门后钥匙却插在了门上,他总是轻轻叩开居民家门,让人收掉钥匙。有时,屋里的人都睡了,久敲不开,他只好拔出钥匙,装进口袋,次日早早地上门把钥匙还给人家。
天冷了,有人家将封好的煤球炉子拎到门外搭建的小棚子里,却忘了关掉炉门,煤球烧得很旺,铝壶里的水煮沸了又烧干,烧得通红,炉子边又堆着不少柴爿、柏油纸等易燃品,郁老伯就会叫:“不好了,不好了,要着火啦。”一边用棍棒之类的东西将铝壶从煤球炉子挑下来,一边敲开人家的房门,又大声提醒周边人家“封好炉子,莫忘关掉炉门”。
看到弄堂里暗龊龊的角角落落都要用手电筒照一照。有一次,他发现两个小孩躲在自家门口的灶披间里烧刨花取乐,旁边的“行灶”里还塞着不少废纸屑,惊得大声叫起来:“小鬼,快出来!”走上前几脚就踩灭了点燃的刨花。
一起又一起的火警苗子就是在郁老伯的巡夜中被扑灭了。
春节前夕,弄堂人家时常会做一些咸鸡、咸鸭、咸猪头、鱼干等腌制品,早晒出晚收回。时常有人家到了深夜,腌制品还忘在自家屋檐下未收进家去。郁老伯敲了半天还未见有人
开门,一问邻居才知道走亲戚去了,无奈,只好问邻居借把丫杈头和一只篮子,将腌制品杈下来放到篮子里拎到居委会暂存。居民回家一看,东西没了,大惊失,再一问,赶到居委会,从郁老伯手中拎回失而复得的腌制品,开心地笑道:“嗬哟,这点东西没有了,奈能过年啦。”
我家对门的煤球店经常是排门板上好了,却忘了上锁,郁老伯就会敲开我家的门,让母亲去叫前弄堂的煤球店营业员邓阿姨来锁门。我便告奋勇,奔出家门去,直到胖胖的邓阿姨锁上门,郁老伯才摇着铃,再次扯开喉咙:“邻居们,夜饭吃好,门窗关好,火烛小心……”铃声响彻弄堂的夜空。
落雨天,这铃声也不会停。郁老伯穿着一件很旧的雨披,一手摇铃,一手拿着铁皮喇叭。也有人经常为雨中的郁老伯打伞,送去温暖。一次,雨下得很大,郁老伯还在雨中呐喊,母亲拿出一把崭新的油布伞,让我去帮他撑伞。我跟着他兜完了里弄里十几条大大小小的弄堂,回家时,不少人家的灯已熄灭,我觉得已是很晚了,可郁老伯天天如此,十几年如一日,真是为弄堂人家操碎了心!
我负责弄堂里几块黑板报的采编写工作,几年间,里弄干部不下十余次让我写郁老伯巡夜
的好人好事。
从我记事起到1976年去农场,几乎夜夜听到那熟悉的声音。至今,我仍然很是怀念夜幕下巡夜的那位老伯。
二、人物赏析
表达出作者对郁老伯无私奉献精神的称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