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060 .
DOI:10.19446/jki.1005-9423.2023.0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文创设计的策略研究
*
梁玉娴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存储技术、数字化采集技术为完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成为数字藏品,从而突破传统口耳相传的传统模式,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整理工作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但其发展滞后现象依然突出,通过利用文创设计的手段来进一步开
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可以防止其消亡。基于此,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文创设计策略展开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文创设计;设计策略分类号:TB472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积累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播和继承显得十分关键。然而,就当前而言,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是以口头形式进行,其传播的范围有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与物、物与物的联系更加紧密,产品不再孤立存在,与一切事物都有了联系。在大数据背景下,产品所发生的改变并不只是提高了生产效能,同时还为产品的创意带来更多可能,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进行文创设计,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保存、展示、传播提供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探讨。
1  概念界定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之处,在
于物质文化无法脱离物质材料而独立存在,比如长城是以砖、石等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基础,长城也就不复存在,物质的破坏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从这里可以看出,物质因素是物质文化遗产
的决定性因素[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无质的,但如果要被人感知、传承,就必须要有对应的载体来体现它的内涵和价值,因此,它和物质要素并不是完全隔离的,只是更加强调它的精神层面,比如中国的琴艺,它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古琴本身,它所传递的“知音文化”也是其价值所在。所有符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个物质符号而存在,它的“非物质性”说明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有着更高价值[2]。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而数字藏品是将数字技术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中,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所谓的“数字藏品”,实际上是从“文化遗产数字化”这个词中衍生的,是利用数字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存储和管理技术、数字修复和再现技术、数字展示和传播技术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形态,从而实现转化、再现、复原、可再生、可共享功能,并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新的方法来保存,使得这一概念被学界普遍认可[3]。
1.3 数字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是一种具有表达思想、符号和生活形式的消费品。在不断变化的生产技术运用下,文创产品的内涵越来越宽泛,并逐步发展成符合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和市场价值特性的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当代的学术界一般都把文创产品看作文化创意和工艺技术的融合,通过新的增值价值让顾客去消费[4]。
数字化技术又叫计算机技术,它是一种将各种数据以“0”“1”形式进行编码的技术,并将其储存在计算机上进行运算和传输。数字文化创意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一种将数字技术、文化和创意结合起来的新产品;从文化
收稿日期:2022-12-31*基金项目: 2022—2023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文创设计的策略研究”(22LKT0127)
作者简介: 梁玉娴,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文化创
意产业。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81
创意行业的视角来分析,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设计、生产、传播和服务的创意作品,可以称为数字文创
产品[5]。与一般的文创产品相比,数字化文创产品多了“数字”二字,因而能够更多地呈现出部分文字特征。数字文创产品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由于数字产品注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因此用户体验设计是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的首要任务。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文创设计的策略
数字藏品是近几年因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播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将图像、音频、模型等数字资源或实物信息写入智能合同中,并具备相应的身份验证编码和元数据,可供收藏、交易、流通,以其数字化的著作权为核心,进行数字化发行、购买和收藏。文章以故宫数字文创产品为例,提出了文创设计的相关策略[6]。故宫现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6个,即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钟表修复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如今故宫博物院公布的藏品共1 863 404件,已列为数字文物的有68 006件,是数字藏品文创设计的重要基石。
2.1 非遗与创意融合
中国风深受人们的喜爱,其鲜明的特源自其背后特有的东方美学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比如回纹、莲花纹、龙纹和雷纹等传统纹样,通过简化处理、抽象再造和夸大组合,将传统图案运用于平面造型,能够实现文创设计的创新发展。在进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的数码创意设计时,设计师立
足于中国的传统、历史的土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外部意象和内涵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统一的文创产品[7]。故宫文化创意的设计队伍在整合数字藏品资源、当代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探索。最直观的方法是从故宫收藏的上万套清朝服装花纹中提取纹样,并将其当作文化产品中的视觉符号。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精炼,提取出可重构的图形,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例如,故宫推出的皇宫换装游戏《奇迹暖暖》,是一款以皇后朝服和《胤禛美人图》为主体的数字文化产品。游戏中由宫廷服装所提取而来的故宫纹样是主要的视觉符号,让玩家能够通过趣味的装扮体验到清代服装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人文意蕴,从而感
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2.2 科技与非遗融合
随着新媒介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创造多种形式和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运用,利用了数字化技术的体验优势,使构建文创产品数字平台成为可能。随着网络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互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呈现出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科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不同于传统的文化理念,更是对文化产品制造与传递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相融合,使得文创设计的制作流程具有科学性、数字化的特点,与此同时,所设计出的文创产品也充满现代气息与科技趣味[8]。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发布的“故宫日历”AR 动画日历,在市场
上一直保持着热度,可见AR 的创新形态在广大用户中得到了广泛的欢迎。产品的每一张日历上都有一幅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画作,这些作品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却蕴涵着玄机。使用者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然后把手机摄像头对准日历上的绘画,就能通过手机的显示屏观看到画面动起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能提高产品的趣味,又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体验。
2.3 创意与科技融合
在中国加速创新大国建设,推进创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创新引领时代的今天,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日益受到关注,而其中数字文创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融合成为重要的创新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产品的创作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考,拓展了文化和美术的表现形式,同时促进了数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在“互联网+”的今天,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数字藏品资源的传播提供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文创产品的设计人员逐步从有形的产品设计领域转移到虚拟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并与使用者进行主动的交流,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故宫:口袋宫匠》是一款与应用技术相融合的游戏,它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使用者对故宫的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再如,将网络VR 技术与故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相融合,形成了“V 故宫”,现已开通三个VR 体验馆:养心殿、倦勤斋、灵泽阁。通过VR 技术,将故宫历史悠久的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给使用者,营造一个无墙的数字故宫。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82
3  数字藏品文创设计案例分析
3.1 审美性体验的数字文创产品
北京故宫拥有较多审美性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如《故宫贺岁》、故宫输入法皮肤“遇‘键’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奇迹暖暖》故宫套装、《上新了•故宫》等。这些文创作品都是以故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数字产品为载体,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其中有使用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软件界面;有点缀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游戏服饰;还有以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系列漫画,以及与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纪录片。在这些案例中,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搜狗输入法系列的皮肤和表情最具代表性,它充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之美,同时也充满了趣味。搜狗输入法共推出五个与故宫相关的皮肤,其中包括《紫禁城祥瑞》《海错图》《皇帝的一天》《胤禛美人图》《千里江山图》等,能够让受众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正是由于这些设计软件接近日常,而且拥有广大的受众体,因此当设计软件和故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后,就会
有很好的宣传效应。这样,在技术与传播的双赢局面下,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并让使用者获得愉快的体验。
3.2 逃避性体验的数字文创产品
逃避性体验的文创产品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是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包括小游戏《故宫:口袋宫匠》、在线游戏《故宫大冒险》、朱棣打造紫禁城VR 体验项目等。《故宫:口袋宫匠》是最具代表意义的一款游戏,在这个游戏里,玩家会以建造者身份,逐步地建立起“养心殿”“慈宁宫”,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建筑技术,游戏的体验过程也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的暂时逃避。
3.3 教育性体验的数字文创产品
北京故宫的教育性数字文创产品数量众多,品种多样,有些面向儿童教育,有些适合大众学习,有些采用AR 技术,有些采用H5技术,主要包括手机游戏《太和殿的脊兽》和《皇帝的一天》、小程序《畅
游多宝阁》、手机App《韩熙载夜宴图》、手机AR 应用《大内咪探AR》等。
3.4 娱乐性体验的数字文创产品
北京故宫的数字文创产品大多采用了有趣、创意和迅速推广的数字技术,包括《穿越故宫来看你》《上新了•故宫》等,这些都是为了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设计的数字文创产品,不仅有炫目的动画,还有一些还会根据使用者的提问和照片,制作出独属照片。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便捷,在享受这种便利的过程中,也必须认识到自己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革新,又可以促进其传播与交流。科学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生态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应得到充分关注,应将文化和技术融为一体。数字藏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源流,以数字藏品技术为助力,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杜美麒,宋玉凤,王会.融合通感体验的地域符号文创设计:以青岛
地域符号文创设计为例[J].设计,2022,35(21):18-21.
[2] 李小雨,常佳蓓,凃志初.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创新研究:以“鄂州八景”旅游文创设计为例[J].湖南包装,2022,37 (5):164-167.
[3] 李俊彦,凃志初.基于交互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以“鄂
州青铜镜雪糕”为例[J].湖南包装,2022,37(5):65-67.
[4] 王伟,姚文婷.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2
(6):41-45,61.
[5] 卢永煌,王丞.基于产品语意学理论:借鉴NPD 程序的文创产品设
计程序研究:以豆形灯为例[J].设计,2022,35(8):117-119.
[6] 刘阳.基于潮流玩具的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
学院,2022.
[7] 王玉珏.视觉传达艺术元素在农产品文创设计中的应用:评《文创
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381-382.
青岛专科学校
[8] 布乃峰.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非遗”文创设计人才培
养研究:以清远市龙塘镇陶缸烧制技艺为例[J].艺海,2020(8):142-145.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