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按理说应该是读书人。但是,倘若没有培养读书习惯,根本就 不算是读书人。最近读《读书一一教师的第一修炼》,有些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读 到,但仍旧有很多共鸣。正如本书里所说的:“读书就是我们的呼吸”,看完 本书后,更是同样的感受。现摘录几点感受与心得:
一、了解是教育前提。
没有了解,就没有有效沟通,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 没有教育。
用柔软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 话的可能,那么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孩子,正在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 热情,也即将会大大地发光,大大地发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 是互相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怀一颗真诚 的心,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 学生遮挡风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师挺 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
二、将教师和学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 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苦难的精神。我们常常将学生成绩的不尽人意归结于 学生的无能,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个人的成功与 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关注与培养。
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只有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无论是 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每节课的学习,在开始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一张清晰的 “地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达到的位置在那里。学科教学 应该有宏观目标与规划,中观计划与策略和微观的课堂设计与活动。每学年、 每学期、每节课,学生都应该明确知道本学科对自己的预期目标是什么。课堂 教学应该以学习为中心的。导入部分,不仅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让他 们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也应该激发对新知的学习欲望,明确自己要去什么地 方。
四、别让童年在信息时代消逝。
身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会发现,儿童正逐渐丢失羞耻心,变得无所畏惧。随 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铺天盖地、泛滥成灾的信息资源占据了儿童的时间,良 莠不齐的知识进入他们的大脑,儿童成人化日趋严重。没有羞耻心和敬畏感、 没有思考力,儿童犯罪屡见不鲜。若干年后,今日的儿童将会成为世界的公民, 可想而知那时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在物欲膨胀、信仰缺失的时代,社会呼吁 道德重建、教育转型、尊重个性。让孩子远离轻浮喧嚣的环境,家庭和学校应 该有所作为。
五、让孩子爱上学习。
老师们常常奇怪为什么自己反复讲的东西学生总是记不住,原来是这大脑 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老师讲得怎么卖力,知 识如何重要,老师所讲的根本没有进入他们的认知系统。
由此可见,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是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满情趣的授课方 式比学科和教材内容重要。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向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不
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不断探索与自 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其实,阅读应该像吃饭穿衣一样,成 为我们生活的方式。一个好读书的民族,幸福指数高,社会问题少。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 为了 “黄金屋”和“颜如玉”,但书籍确实能给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内在的 精神享受,也就是说,阅读能够让我们活得更好。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事实还 证明了阅读是一剂医治心灵的灵丹妙药。除此之外,独立思考的能力离不开批 判性阅读。阅读是最重要的课程,阅读不是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 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只读教科书上的东西,未来的人生只能走 进死胡同。
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政府、社会、学校应该联合大力鼓励、 倡导读书运动,形成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全民阅读的环境。相信那时很多青 少年和成年所出现的问题都会大大减少。想起了那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 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们要给自己阅读的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阅读是深度的, 而非、网络、报纸的阅读,那些阅读是浅层的信息的浏览,充其量增加了 许多莫名的烦恼。只有深层的阅读,让灵魂完全与哲人对话,精神交融,而非 功利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精神的滋养与洗礼,让自己不断的获得丢弃再获 得再丢弃的过程。
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读《读书一教师的第一修炼》有感
读书,一个陪伴我们一生的话题,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必需与之打交 道。
现如今,随处可见提倡读书的重要性,可是真正热爱读书,热爱阅读的教 师有多少?然而如果连教师也不爱读书,我们又拿什么来教给孩子阅读的能力 呢?我们为什么不爱阅读?因为在我们看来,阅读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从我们 上学时起,我们就被迫接受灌输式学习,背诵与记忆性的内容成了日常,花样 繁多的公式、口诀、年代表、新名词充斥,学习过程毫无乐趣可言。仿佛我们 所学,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而存在。试想,最初的学校教育,我们拿到的所有书 籍,当我们无法发现他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当我们发现这些不过是将
来考试 的工具,我们将从何获得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了一件极其枯 燥无趣的事情,而读书,就是一种常态的学习方式。很多人从学校毕业,终于 松了一口气,很多不喜欢的科目再也不想看一眼,读书,更是因为从未养成习 惯而被抛之脑后。就像很多人说的,现在的学生,只求学却不读书。作为老师 的我们,更是认为脱离了乏味的学校考试,学习可以终止了,读书更是一句只 送给学生的口号。可是不读书,人便丧失了起码的学习力,不进则退。不读书,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终将营养不良。无怪乎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 味,面目可憎J读书,不是考试的工具,是精神营养的必需品。《读书一教师 的第一修炼》这本书是学校给我们发下的,拿到书的那一刻,心情很是雀跃, 学校如此重视教师们的读书生活,而且还人手一本,我由衷的感受到了一丝幸 福。
“一个气象万千的读书人,不拘泥于个人习见,不执著于一己私念,而是 将生命打开,向一本本好书打开,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打开,善于吞吐吸纳,如 此才有一种开阔的气度。”
在徐飞的《读书一一教师的第一修炼》中读到这样掷地有声又鲜活可感的 文字,我对于这一趟阅读之旅有了更加辽阔更加壮丽的期待。
阅读是走向一本本书,走向一个个精神花园,然而归根到底是为了走向周 遭的生活。在徐
飞笔下,读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人的事业;读 书不是关在书斋里的独自吟咏,而是一种可以存在的交往方式。读书是每一个 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消一颗平静的心,一段安静的时间,一本喜爱的书籍, 读书就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悄然开始了。无须郑重宣布,不必奔走呼号,读书 原本就是一桩最私密最自我的行为。
三字经读后感徐飞在针硬社会问题与教育时弊的敏感心绪中,既体现了自家的专业视角, 也展示了一个书生教师的胸襟与情怀。徐飞虽然不为教育教学的视野所局限, 却每每在评书论书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返回教育的第一现场,把喜欢的一本 本好书与教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奥地利著名精神哲学家弗兰克的《活出意义 来》被视为哲学或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徐飞认为其超越性视角正是需要教育者 借鉴的,他说:“教育者要对培养对象怀着真诚的美好期待。唯有内心怀有最深 厚爱意的人,才配做优秀的教育者J不独品读《活出意义来》时如此,在赏读 《哲学与人生》、《歌德谈话录》、《金蔷薇》、《富兰克林自传》等书时也是如此。
通读全书,我再 次深刻地意识到教师自身修为的提升,应该是一个日积月 累,以至于终生必孜孜不倦地实践的人生“课题”。这个“课题”不必申请,无 需立项,更不必有其他的成员,
可能也不必其他的手段,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 自觉地拿起一本书,在岁月的变迁中保持书生的本,如陆游在《题老学庵壁》
中所写的“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即可。徐飞的这本《读书- 教师的第一修炼》是一本鼓励教师见贤思齐的书,是一本催人向上的书,也是 一本传递缕缕书香的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