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总第638期第三板块:实践展台
巧用
巧用“语文吟诵数字平台
构建古诗文课堂教学新结构
泸州市教科所李耘
“语文吟诵数字平台”是一本内涵丰富的古诗文“电子课本”,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是语文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文化深度融合研究的技术支撑。它的诞生,冲击着以讲解分析为主的课堂,为古诗文课堂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推动古诗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重建。
【案例】《池上》教学环节
第一步:读。
导入,解题。(平台上的“池上”、“白居易”有简单解说,点击出来后教师讲解。)练读,读准字音,特别提示本课要求的会认字“首、踪、迹、浮、萍”,适时指导会写字“首、采”。(点击平台上“首、采”两个字的书写演示。)
检查练读情况,要求每个字读准音,四声读到位。(对平台上“回”的读音与课本中读音不同简单说明,不刻意强调。)第二步:诵。
听示范诵读,提示需要注意的字。(点击平台播放“诵读示例”,与自己的读比较,发现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学示范诵读,学着标记符号。(点击平台出示标有吟诵符号的诗句简单说明,然后按符号诵读。)
练习诵读,抓住主要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点击平台图画,启发想象,帮助理解。)
第三步:吟。
听吟咏示范,悟诗意(点击平台“少儿吟咏”,引导学生从声音来感受诗意。)跟吟。(点击平台“吟咏跟读”,引导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对诗意的理解。)
同桌练习吟。
第四步:背。(点击平台,出示标有吟
诵符号的诗,学生练习诵、吟,自己选择背
的方式。)
以上《池上》教学步骤举例,供刚接触
吟诵的老师参考,教学中,巧用平台,自然
地将“读—诵—吟”与“讲—导—范”融合,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品鉴赏析能
力,浸润中华传统文化。
“悟”在“读—解—诵—吟—悟”中很
重要,应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读中悟,解
中悟,诵中悟,吟中悟,读解中悟意思,诵
吟中悟情怀,在那长长短短、高高低低中
悟出品格、襟抱,这才是学习古诗文的价
值。
【说明】“读—解—悟”结构突破,“诵”
和“吟”呈现文化性
“语文吟诵数字平台”的形式和内容
都表现出很强的人文性,教学进程中,一
旦打开平台,长期固化的教学古诗词的
“读-解-悟”结构就会被突破,“诵”和“吟”
吸引着学生,古诗文课堂教学新结构“读
—解—诵—吟—悟”就自然产生,并形成
“熟读—讲解—导悟—吟诵”基本教学步
骤。其操作要点有四:
熟读:以学生课内或课外自由读为
主,低年级学生可以先教读再自己练读,
中高段学生借助字词典自读。要求字正
腔圆,读熟读通畅。
讲解:在学生读熟读通畅之后,教师
恰当运用平台提供的资源讲解,引导正确
理解诗词意思。讲解深浅及方法遵循学
生认知规律。
导悟: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词
的关键处体会,引导学生品悟诗词“言外
之意”。
吟诵:从读熟读通畅到经过讲解、体
悟,再以吟诵来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达
成与诗人的心灵相通。
古诗词课堂教学新结构把重点放在
“读—诵—吟”上,“熟读、讲解、导悟”是为
“诵—吟”做铺垫,在解读诗词意思时,有
意识引导学生从声音的角度体会,感悟更
多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按学生接受程度
把一些音韵知识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充
分利用“语文吟诵数字平台”,按诗词特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吟诵方法,再在吟诵的
过程中体会诗词的情意。每节古诗词教
学课,“读—诵—吟”贯穿始终,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读-诵-吟”与教
师的“讲—导—范”交织,引导学生经历三
个阶段:一是学生练读,读通读熟,初知文
意;二是讲诵引导,知晓音义,体会意象;
三是吟出滋味,知晓韵律,心灵相通。
“语文吟诵数字平台”具有现代化、人
文化特征,它给古诗文课堂带来很多惊
喜,教师、学生都觉得这样学古诗词太有
趣,似乎第一次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古诗
词如此动听美妙。利用平台,按“读—
解—诵—吟—悟”衍生出的课堂教学形
式,学生很自然就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
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一直把学习
的激情延伸到课外。
平台本身是技术,平台里的吟诵录
音、吟诵谱等都是技术,教师在运用技术
的过程中觉悟到,不能止步于掌握技术,
应该通过这个平台推开更多学习中华传
统文化的大门,同时激发对语文教学的深
刻反思,推动课堂变革。
少儿诗歌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