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实的幻化
李白凭借想象的翅膀驰骋古今,翱翔八方,把现实与梦境、仙境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描写神话,点化事物,渲染意境,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以“梦”来安排全文,通过入梦、梦游、惊梦的形式来安排结构。诗的首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一开始就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岂料越人一谈起天姥山的胜景正好激发了他的兴致,遂感到云霞明灭的天姥山恍若在眼前。于是诗人通过梦幻的形式,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和赞美,写得富有神奇彩,引人入胜。接下来描写天姥山隐于云霞明灭之中,引得诗人进入了梦幻。接着诗人通过梦游的形式展现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只见山中石径盘旋,深山处光线幽暗;又听天鸡高唱,看到海日升空,一片曙;又忽觉暮降临,暮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梦中诗人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描绘得目眩神迷、奇幻莫测,把神话传说中的事物与对大自然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奇特的梦幻使得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李白的诗歌雄奇奔放,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寄托着诗人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李白诗歌中有大量的想象,有的诗通篇是想象。《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这方面的典型。诗人借助梦境开展大胆的想象描绘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想象。在诗人笔下的仙境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尔虞我诈,众仙都是平等相处,就连凶猛的老虎也都驯服地为众仙弹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融乐世界。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寄托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和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三、大胆而又真实的夸张
浪漫主义诗歌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手法来表达强烈炽热的感情。从他那大胆而又真实的夸张中表现出其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由于诗人的感情奔放,爱憎的情绪强烈,一般抒写手法常不足以表达其汹涌的激情,于是借助于迥出现实生活的夸张来抒发情感。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陶红景《真诰》谓:“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八百里。”可见作者夸大了天台山的高度,所以此为夸张之辞。在诗句“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
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中,诗人用奇特的夸张,来描述仙境:青冥浩杳的苍天广无边际,日月光辉同时照耀的光明背景下,神虎鼓瑟,鸾鸟驾车,众仙鱼贯而下,列队而来。可以看出“天台四万八千丈”和“青冥浩荡不见底”都是极度夸张。前者以“对此欲倒东南倾”为基础,后者以仙山的盛会为基础,不但没有不真实之感,反而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天台山的高大雄伟和仙山盛会的盛大热烈。不仅如此,李白在《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句,这显然也是夸张。但燕山终究有雪花,这倒是事实。作者运用这一大胆的夸张目的是叙述北方雪大天寒,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的雪花大如席,那可是天大的笑话了。可见李白那些优秀诗歌中的夸张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真实,恰恰相反,他正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夸张。因此,往往越是夸张,现实生活越是表现得深刻、真实。在他的抒情诗里,可以很明显地体现这种特点。他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的是最高的真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