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楚辞》看中国古代文坛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这两种说法最早兴起于18世纪的欧洲。西方人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朴素的”和“伤感的”,并逐渐形成两种区别明朗的文学创作风格。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不同的两种文学创作流派,这种分别尤其体现在诗歌创作上。本文将以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为例,分析中国古代文坛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种淳朴直白的表达方式在《诗经》中《风》一章,体现得尤为明显。《诗经?风》主要收录民歌,通过对事物的具体描写,间接抒发感情,并始终秉承“赋、比、兴”三大基本技法,不愧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
《风?蒹葭》中开篇便直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对于萧瑟秋景的描写直接将读者带入了浓浓的秋意中。“蒹葭”“
白露”,这些秋天特有的意象起兴全文,并“重章叠句”贯穿全文。秋天的寒意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痛,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无奈,伊人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凄凉的浓秋此时似乎也可观可感了。然而秋天不似冬日的死寂,而是尚存夏日的余温,生命在秋水中孕育着,一丝灵气也在摇摇的蒹葭里酝酿,这也正像诗人的心境,欲求之又不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他痛苦的根源。全诗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秋景和追伊人之路的描写来衬托出浓烈情感,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
除了描写大自然,现实主义作品中还少不了对人物的工笔勾勒。《风?静女》,同样是写爱情,诗人却用“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动作写出爱人心中的甜蜜。一个故意不出现,一个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二人感情的淳朴、浓烈可见一斑。以动作衬感情,“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人虽然始终没有直抒情感,但情感已然融入生动的“赋”之中,不言自明。
再者,《风?氓》也是现实主义的一例。《氓》记录了一对男女从开始的甜蜜,到婚后男子的负心,女子遭受虐待,再到女子最后决定一刀两断。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对“变化”的描写尤为突出,“氓之嗤嗤”到“至于暴矣”,男子这种可憎的行为引出了女子“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哀号,她的愤怒、痛苦
跃然纸上。本诗还多用“比”“兴”之法写变化。“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从“送子涉淇”“淇水汤汤”到“淇则有岸”,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也用桑树比喻女子容貌不再,用淇水贯穿男子负心过程,咏他物而言感情,咏他物而象征事态。这是现实主义用真实存在的具体事物体现情感。
除了现实主义,我国历史上的《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为《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用夸张的想象、象征来直接抒发感情,着重描写理想,而不拘泥于现实细节,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诗歌提到屈原和屈原的浪漫主义特,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对“香草美人”手法的运用。以美好的香草和美人来指代屈原理想中好的政治制度、高尚的人格情操。例如,《楚辞?离骚》中,“既替余以蕙?v兮,又申
之以揽?”“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其中“蕙?v”“蛾眉”“芰荷”“芙蓉”就是“香草美人”的运用。通过描写这些事物,诗人是在象征着自己的志存高洁,却被小人陷害,一心为了国家发展,却无法得到君王足够的认可,这种哀、怨之情贯穿全文。诗中直接抒情:“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诗人
在大声诉说着自己的一片衷心、信念,浪漫的想象、联想,最终是为了将感情一吐为快。
浪漫主义作品中还多用夸张、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楚辞?国殇》,写在国家与外敌交战之后,是屈原对战士骁勇作战的赞歌,也是对逝去的战士的祭歌。全诗用大量文学手法渲染战斗的惨烈,以突出浓重的赞美、歌颂之情。“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掩住太阳,敌方军队庞大得像云一般,这种夸张的描述天马行空,也非常有力量。“凌余阵兮躐余行”“霾两轮兮絷四马”,敌方军队冲破了我方的军队,战场太过崎岖以致车轮陷入泥泞,马匹无法前行,这两句分别描写了两个并列的意象,是“比照”的修辞手法,突出战争之惨烈。“矢交坠兮士争先”,即使弓箭坠落满地,我军将士依然奋勇争先、出生入死地战斗。通过“对比”之法,我军士气之高昂、战士之勇猛可见一斑。最后,脍炙人口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通过“联想”之法,将逝去的亡灵赞颂成永远的英雄,将诗人强烈的赞美、崇敬之情推向顶峰。浪漫主义,没有太多细节的陈述,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无拘束的创作风格,是直接抒情的直截了当。
屈原的诗歌大多带着强烈的政治感情,他对浪漫主义的诠释自成一体,读来印象深刻,堪称经典。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缘事而发,由身边的事物谈起,通过细致精美的描写间接抒发感情,《诗经》中赋、比、兴的运用更是深化了这一特。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更注重引入缥缈的事物,以大胆、自由的手法,例如夸张、想象等,着重描写理想中的世界,并直接抒情,《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运用更是特点之一。这两种文学创作方法是在长时间的文学发展中形成的,源于文学选材、用途、感情以及作者的不同。文学创作无谓孰优孰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驾马车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才是对整个文坛最有益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