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政治复习课设计策略
摘 要:高考评价体系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角度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了评价。为有效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标对于素养培育的要求,高三政治复习课应进行结构化设计,按照“知识体系建构—典型真题探究—命题意图揣摩—开放探究引领”的复习课设计思路,设置真实问题情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升学生素养能力,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落地。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素养导向;问题情境;结构化设计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础[1]。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分别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角度对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评价。《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对思想政治考试命题在评价框架上也有了新变化[2]。《课标》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核心素养评价框架,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由学科内容、关键行为表现、任务、情境等基本维度构成,目的在于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和《课标》对思想政治考试命题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积极转变备考观念,思考在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中如何贯彻“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凸显价值引领,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素养导向下高三政治复习课如何有效设计和实施?本文以中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高三政治复习课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笔者认为要对高三政治复习课进行结构化设计,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考查要求,按照“知识体系建构—典型真题探究—命题意图揣摩—开放探究引领”的复习课设计思路,设置真实问题情境,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升学生素养能力,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落地。
一、知识脉络巧串联:采用议题教学,夯实必备知识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基础性考查要求,强调学生对基础部分內容的掌握必须扎实牢靠,理解并熟练掌握主干内容,具备应对生活实践或探索问题情境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3]。必备知识要求理解并掌握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思维方法以及对学科术语进行表达的知识。基于基础性考查要求,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是夯实必备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复习课中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脉络?以中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为例,笔者设置了两个活动任务:第一个活动任务是在课前提前布置自主复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专题思维导图,在课上呈现学生自主构建的思维框架,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是教学的起点,把握学生的认知状况和能力基础更是完善知识体系建构的起点。在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弥补在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思维断点,讲透本专题重难点,为进一步提高对知识体系的应用能力奠基。
第二个活动任务是引导学生结合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和学案上呈现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的时政资源,通过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解决对应的简单问题情境。问题链条呈现如下:
(1)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
(2)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说明民族精神具有什么特点?
(3)结合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有什么作用?
(4)结合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新时代应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情境是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载体。第二个活动任务的设置选取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的时政资源创设本专题情境主线,通过设置问题链,采用议题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表达和阐释的机会,引导学生将必备知识运用到简单情境中,初步体验运用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解决真实问题情境。从知识的自主构建到情境的简单应用,引导学生在对议题的解读中深化对必备知识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典型真题勇探究:把握命题规律,提升关键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综合性考查要求,强调学生要能够融会贯通。高考试题在命制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从学科内容上进行融合,在试题呈现形式上也是丰富多样的,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基于综合性考查要求,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关注本专题典型高考真题,引导学生把握高考命题规律,掌握解题路径,是提升关键能力的重要方式。高考试题蕴含着丰富且真实的问题情境,承载着核心素养水平的考查要求。精选与本专题相关的高考真题创设情境,对高考真题设问进行对比分析,既能够引导学生习得解题的思
维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以中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为例,笔者设置了一个活动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聚焦高考真题,讨论主观题解题路径,派学生代表到黑板上限时书写答案,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笔者选取了两道全国卷的高考真题如下:
1.(2019·全国Ⅲ卷)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2018·全国Ⅲ卷)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
选取这两道高考真题的意图是:(1)两道高考真题的问题逻辑有相同之处,都属于A对B的意义类试题,便于做同类型题型归纳。(2)两道高考真题所需要运用的必备知识有共通之处,都与中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3)两道高考真题的思路逻辑有共通之处,第一道题从“民族精神是什么及作用→从理论上阐述焦裕禄精神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作用→材料概括分析焦裕禄精神的具体内涵及对脱贫攻坚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论证。第二道题从“艰苦奋斗建党100周年素材
精神是什么→理论分析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材料概括分析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具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这两道高考真题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准高考命题的导向,归纳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为科学高效备考打下基础。
由于高考的主要形式是纸笔测试,为了高效利用高考试题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将思维过程规范书写在答卷上,笔者在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时,会对学生做出如下问题引导:
(1)本题的知识限定范围、设问类型和材料指向分别是什么?
(2)本题涉及的必备知识有哪些?
(3)如何提取并归纳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问题、材料、必备知识三者之间的关联是什么?
(4)如何按照逻辑顺序规范组织答案?
(5)在解答本题的过程中,你存在哪些思维建模上的困惑?
学生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并呈现自己规范组织的答案。课上采
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答案的方式,帮助学生到思维过程和答案组织的不足之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呈现和点评,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检测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关注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利用必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的思维特征和关键能力,实现学科必备知识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
三、命题意图试揣摩:活用时政资源,自主命题提能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应用性考查要求,强调要学以致用。高考命题通常会选取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命题素材,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必备知识中所蕴含的应用价值。基于应用性的考查要求,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时,选取与专题相关的恰当的时政资源,引导学生转换视角,尝试站在命题人的视角自主命题。学生尝试自主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命题自主解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备考热情,加深学生对高考试题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中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为例,笔者选取了载人航天精神的时政资源,设置了一个活动任务:结合载人航天精神的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角度自主
命制一道主观题,列出参考答案的答题要点,派代表向同学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时政素材提示如下: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神舟十五号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工作生活。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在太空胜利会师。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三十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