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习真实可见——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议题教学初探
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议题式教学活动,将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情境中自觉探究议题。教师应适当予以指导,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结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 课的“走进新时代”和“做新时代的好少年”的教学,探讨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施。
一、问渠追源,探访议题式教学基本要素
教师组织议题式教学前,要对此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深入的了解。议题、情境、活动等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组成要素。其中,议题是纽带,情境是载体,活动是路径。三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一)议题——串联思维逻辑
议题式教学由一个总议题统领本节课的学习。教者在解读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分析学情后,
凝练本课核心概念,提炼出一个统领全课的议题,再在总议题下分设几个子议题,在每个子议题下创设情境,设计几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议题在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在充分的学习中尝试探讨议题并解决问题。
(二)情境——创设思维环境
议题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情境中呈现问题,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归纳总结、多元评价、展示成果等活动,能够为学生创设思维环境,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要注意所设置情境的可参与性,让学生成为主题活动的参与者。同时,教师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和开放性,设计和学生生活相符的系列活动,让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设计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升学习能力。
(三)活动——促进思维成长
兴趣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而学生的参与程度又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并进行交换,然后让学生提
出问题并进行辩论,最后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行知识迁移。在活动中,学生会经历收集知识、整理知识、融入实践的过程,同时也会经历道德认知的重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切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擘画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感受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树立自信;通过观看“中国梦”相关视频,理解中国梦的含义,通过“活动园”认识到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个人的“梦”,明确自己作为中华少年所承担的责任;通过阅读、采访、分享等激励自己立志向上,明确奋斗目标,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做新时代的“三有”好少年[2]。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二、躬身拾级,探寻议题式教学基本环节
议题式教学一般分为精心设计议题、有效展开探究和适当总结升华这几个部分。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要设计科学的议题,让学生围题而议,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在设定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借助各种方法收集资料,如网络资源、书籍材料、生活资源等,之后试着浏览并整理,进而进行深度探究。最后,在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引导、师生的评价下,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致性。
(一)围题而议,整理学习资料——读
教师在选取议题材料时,要突出议题的引导性,增强政治认同,可以从各个单元的综合探究部分中寻,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开发,还可以根据社会热点总结。同时,教师要把握议题梯度,注重议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如本课,教师设计议题:我们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该议题政治导向明确,旨在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极具开放性,能让学生有
的放矢,畅所欲言。在此议题下分设三个子议题,其中,针对“议题一:好少年肩负什么责任?”,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资源,先行阅读,奠定认知基础,做好情感铺垫。在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等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分享交流学习资料,了解我国新时代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而进行全班汇报展示使学习资料使用价值最大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进行随堂检测,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和进度。
(二)议中有思,进行深度探究——思
议题式教学以议学方式解决问题,但议中有思也是议题式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在收集资料后,需要结合这些资料进行深度探究,在思辨中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彼此存在矛盾的观点进行讨论,注意设计层次化、系列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根据“议题二:好少年树立什么理想?”,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说起‘中国梦’,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远之又远的词语,与我们普通人关系不大’,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一开始,有学生认为:“中国梦是国家的事,是大人的事,我
们普通人,特别是小学生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有学生认为:“中国梦是国家层面提出来的,但是是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的伟大复兴之梦。”教师组织学生借助现有学习资源展开深度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展开交流,分享此前收集的各种知识;也可以围绕特定情境进行角扮演,就各种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还可以借助视频和教材中的阅读角进行补充,从而思考“何为中国梦”“何为个人梦”,二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认识到“中国梦是千千万万个人梦,个人梦助力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小梦”铸就“大梦”,“大梦”支撑着每个“小梦”。这一过程议中有思,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科学性。
(三)思后达情,树立价值观念——达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分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其中,政治认同位于首位,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组织议题式教学活动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当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时,教师要适当总结升华,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提升核心素养。
建党100周年素材
“议题三:好少年付出什么行动?”教师先出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少年儿童的深厚寄语,接着播放长辈和教师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明白他们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明确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要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和奋斗。借助学习单,学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梦想及制订的计划:有的要当教师,要更加努力学习知识;有的想当解放军,要加强锻炼;有的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要参与很多公益活动。不论哪个梦想,都是在认同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下,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