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专题素材:英雄从未远去(附:适用话题及范文展示)
81192,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被提起的一串数字,他是“海空卫士”王伟的战机编号,2021年也是他逝世20周年。
2001年4月1日,美国一架侦察机非法入侵我国南海领空,我军随后派出两架飞机跟踪拦截,这其中就有一架是王伟驾驶的编号81192战机。突然,美军侦察机毫无预兆地撞向我们战机,轰隆一声巨响,天空瞬间出现一个火球,王伟飞机的尾部被美机螺旋桨刮得“像纸片一样”飞散开来。王伟跳伞后,消失在了那片茫茫大海。14天不分昼夜的搜救未果,王伟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32岁,而再过几天,就是王伟33岁的生日。
“呼叫81192,这里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机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这是王伟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人物素描
1968年出生的王伟,从小就向往着蓝天。当一名飞行员,守护祖国的蓝天,这是他从初中
开始就扎根心中的梦。
1986年,空军飞行学院到浙江湖州招生,当时还是湖州四中学生的王伟决定报考,但当时怕父母不同意,还是瞒着报考的。父母回忆说,王伟想当飞行员“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湖州有个空军机场,只要飞机从城市上空飞过,哪怕是吃饭,王伟也要丢下碗筷,跑到外面看飞机。
之后,王伟在吉林长春的飞行学院度过了4年的学习时光。他勤勉敬业,意志坚定。每次飞行考核都是优秀。他积极进取,在军校学习时,当班长、区队长,第一批入党。1991年6月,王伟从空军航校毕业时,尽管亲友们希望他能分到离家乡近一点的上海、杭州或是常州工作,但他却主动要求到海军部队工作。在选择去向时,王伟又毅然提出到天涯海角去守卫祖国的南大门。
15年的飞行生涯,他不断书写着“第一”的历史:飞行学院同期学员中,他第一个放单飞;同一批飞行员中,他驾驶最先进的国产歼击机第一个飞满一千小时,成为能飞四种气象的“全天候”一级飞行员;同龄飞行员中,他战斗起飞的次数最多,执行重大任务的次数最多……对祖国和蓝天的热爱,串起了英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事件延伸
一封跨越20载的信件,一个纯白的军礼
2017年高考作文
每年清明时节,位于杭州余杭的安贤陵园都有许多人自发前来祭奠王伟,而祭奠品中最多的,就是一架架飞机模型。2021年,模型中间还有一封特殊的手写信,署名“您跨越20年的战友”,写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信纸上,信中讲述了写信者受王伟事迹鼓舞加入海军的故事。
这位写信的同学名叫章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9月,他曾参军入伍,如今已经重返校园。他服役的机场,正是当年王伟烈士驾机起飞的地方。
“自从得知我服役的单位曾经保障过王伟烈士所在单位的飞行任务,我就一直想来看看我军旅生活的领路人。我特别想让他看看我军现在的发展势头,我国现在年轻人的精气神,告慰烈士英灵。”章原说。
信件摘录
亲爱的王伟同志:
最初认识您是在2017年4月1日,那时我大一。上近代史课程时无聊,于是我打开手机刷微博,刷到了81192相关的话题。那是一条长图,看完后我已红了眼眶,而评论区上千条“81192,请返航!”的呼唤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心中沉睡多年的军旅梦宛若深埋地下的种子感受到了春意,开始萌发。于是经过连续两年的应征,在2018年2月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英雄,过去未曾缺过,现在不缺,未来也绝不会缺。二十年前,您是脊梁的代表之一;现在,该我们从您手中接过接力棒,无论敌人有多么无耻,多么狡诈,多么凶残,我们也绝不后退,决不投降,决不妥协!
——您跨越二十年的战友
时评声音:
精神总有传承者,事业总有接棒人。这些人,是有血性让敌人胆寒的,是有精神让天地动容的。祁发宝等卫国戍边英雄,用身体作界碑,护我山河;黄文秀等脱贫攻坚楷模,用实干为阶梯,帮众翻越贫困大山;刘智明等广大医务工作者,用生命践行使命,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护佑苍生……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新中国,又有各条战线上的英烈模范用忠诚和无畏一直护航国家和民族昂首阔步向前进。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一位又一位,有人倒下了,又有人冲上去,先辈们开创的事业,就这样不断被推向前进。
因为缅怀,更感英雄的崇高;因为纪念,更增前行的力量。华夏大地,山河无恙,那些长眠于地下的逝去的名字,不该被遗忘;那些坚毅笃定的英雄的面孔,应该被牢记。—— 《人民日报》评论公号《清明之际呼唤“81192”,14亿人都是“战友”》
适用话题:
时代英雄;牺牲精神;永担使命……
片段速写: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在最后一刻选择了用生命
守护中国领空,将热血洒在万里海疆,用生命书写了忠诚!
那年那天,南海上空的火球里没有伞花;那年那天,中国人以生命为代价,拿着比美国落后二十年的军事科技喝退了美国;那年那天,中国人咬碎钢牙吞下,昂起的是不屈的头颅……“我们每年一遍又一遍地纪念,不是为了在虚拟空间获得蜡烛和鲜花,而是为了记住,在绝望的时代我们依然没有低下高傲的头颅!”
同类链接
张超:青春之歌唱响海天之间
事件回顾:2021年4月,同样也是英雄张超烈士牺牲5周年纪念日。2016年4月27日,29岁的张超驾驶歼-15舰载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突发电传故障,为挽救战机,他放弃4.4秒最佳跳伞机会,壮烈牺牲。同年8月,张超战友带着他的照片登上辽宁舰,驾机在辽宁舰起降,替他实现未了的心愿。
人物素描:
2004年9月,张超通过层层严格考核选拔,成为当年全校唯一考上飞行学员的学生。在完成4年院校培养和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1年训练后,他主动申请到“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海軍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团长邱柏川问张超为什么来,张超脱口而出:“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
在英雄精神的引领下,张超迅速成长为海军航空兵三代机飞行员。2012年11月23日,中国舰载战斗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舰。这“惊天一着”,让张超萌生了新的梦想——“要飞就飞舰载机!”
舰载机飞行员有多危险?飞行圈里面有这样一句话:风险系数是宇航员的5倍,是普通飞行员的20倍!美国人从发展舰载机至今,因事故坠毁的舰载机比在作战时被击落的舰载机要多数十倍!张超比别人更明白这份危险性,可他依然选择做“刀尖上的舞者”。
作为超常规培养的“插班生”,张超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了赶上训练进度,张超在训练中拼了命。他把自己绑在模拟飞行器上,练困了就在上面趴着打个盹,醒来继续练。
2016年4月27日,在张超最后一次模拟着舰训练前,他拍着他的歼-15说:“兄弟,出发吧”…
时评声音: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张超一生始终追求实现强军报国的人生理想,他用无私奉献、锐意进取、舍生忘死的精神,书写了无悔青春。这种对国家人民的大忠大爱,对使命责任的热血担当,对舰载事业的执着坚守,正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学习弘扬的宝贵精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所在。(光明日报《青春之歌唱响海天之间》)
适用话题:
责任与担当;追逐梦想;牺牲与奉献;军人血性……
片段速写:
飞行是勇敢者的游戏,舰载机飞行员更是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张超12年如一日,勇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以舍我其谁的豪情、攻坚克难的斗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苦练精飞本领,无惧无畏砥砺军人血性,把一腔热血奉献给祖国的海疆,不愧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榜样。
余旭:永远的“金孔雀”
事件回顾:2016年11月12日,八一飞行表演队在河北省玉田县进行飞行训练时发生事故,我国空军歼击机首批女飞行员余旭在事故中牺牲。就在前一日,她还在朋友圈表达祝福:“人民空军,67岁生日快乐!”谁也不曾想到,这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告白。
人物素描:
余旭的飞行之路走得踏实稳健,就如同她对待工作的态度一样认真勤勉。飞行是件很苦的事情,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她在日记里说:“我觉得做飞行员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从事飞行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都没有后悔过。”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对飞行的巨大热忱,对祖国的一腔热血……让她每一次训练的投入都是百分之百的,每一次飞行她的态度都是认真坚定的,正是这些铸就了她灿烂辉煌的飞行履历。(详细人物故事请参阅本刊2017年2月中旬刊9页《余旭:她的信仰在蓝天》)
时评声音:
军人的牺牲,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宁和幸福。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奉献和牺牲一直都在。对于陌生人来说,他们或许就是一个名字;对于他们的家人,他们却是儿女,是父母,是丈夫和妻子。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摇篮里甜蜜的酣睡,校园中琅琅的读书声,田野上五谷丰登的飘香,工厂里机器马达的轰鸣……他们的名字将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铭刻在千千万万人的心里。(人民日报《壮阔海天见证不朽青春》)
适用话题:
坚守梦想;奉献与牺牲;认真勤勉;信念坚定……
片段速写: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之于余旭,恰如其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和平年代的英雄无需面对硝烟战争,无需面对林弹雨,但英雄精神仍在,英雄仍在。不屈不挠的奋斗,义无反顾的牺牲,余旭便是如此。这种精神和信仰使她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空军,这种精神也让世人汲取更多的向上的力量。
范文参考
从红经典里走向生活的英雄
康逸
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回望历史星河,四十年砥砺前行,七十载日新月异,百年时光,山河巨变,只有英雄的铁骨铮铮,以身许国、以国为家的红精神依然在历经百载春秋后令人动容。
何为铁骨铮铮的英雄?凡有澎湃家国情怀者,皆是英雄。战争年代,他们可以是血战沙场的战士,也可以是以笔为刀的勇者。在那个百姓拿人血馒头当药,以围观砍头为乐的时代,鲁迅执笔为刀,他“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声声呐喊,唤醒了沉睡麻木的国民,吹响了有志之士的战斗号角,播下了民族觉醒的火种。“寄寒星意荃不察,我以我血祭轩辕”,百年沧桑已逝,他的拳拳爱国之情依然流淌在字里行间。任时代浪潮汹涌,爱国之志依然喷薄,怎能不动人?
英雄,从历史走向现实的名词,更是和平年代的精神榜样。“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彩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1949年,《红岩》中对解放战争胜利后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而2003年,在南海同样湛蓝的天空和绚丽的云霞里闪耀的,是烈士王伟生命的光华。那一天,他以生命为代价,以落后美国20年的军事科技喝退了美国;20年后,战友章原在同一片天空下,迎来了中国军事与科技的全面进步与领先。不同的姓名,因“英雄”二字被赋予了同样的时代内涵。他们从红经典里踏着坚定步的伐走入新时代,站成如今捍卫领空的烈士、戍守边疆的军士、坚守岗位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