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本大书”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例析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点到为止1】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简明平易,审题难度不大,立意几乎唾手可得,无须特意挖掘或转化,相关素材也比较充裕。在这种情势下,一篇高考作文要在众多面目雷同的作文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势必需要在行文的具体表达上有独到之处。譬如,个性化的语言可以去除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倦感,匠心独具的谋篇布局可以增强论事说理的力量。一言以蔽之,优秀的高考作文也应有自觉的文章意识。
【考场传真1】
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浙江一考生
禅语有论,佛学有三大境界:一是毋言,二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才是修辞。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继而以“无字之书”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或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还可为寡欲清淡式的《世说新语》。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圣传贤经、六韬三略的风采。“有高世之才,必有负俗之累。”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逃脱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难免“终觉浅”。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显性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第二阶段“无字之书”便可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便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却又最难驾驭。
“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束缚,自然也增加了人生掌舵的难度。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旅进旅退都是缺乏框架的风险。这便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的指导。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的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它是盖茨比于黛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灵魂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的人性。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罗大众都可攀缘而至的!时下,浮躁之风盛行,更多人无暇顾及“心灵之书”的修炼,甚至连“无字之书”都不乐意总结分析,停留在“有字之书”层次的则愈加泛滥。如此之势,便如厝火积薪,愈读愈危险。正因如此,范雨素的成长经历,才会掀起互联网众迷惘网民的点赞转发狂潮,这种共鸣也暴露了当代人的精神短板——“心灵之书”的缺席。
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终极境界仍需以心体之,以心察之。
【亮点管窥1】
这篇论说文在谋篇布局上颇具匠心。考试文题为人要读的三本“大书”,但作者没有将其简单地处理为三种平行的“大书”,而是以人生为基座,以各本“大书”的局限、风险、缺位为转折衔接点,层层递进,逐级深化,构筑起一个中心突出、首呼尾应、流转自然、层级严密的论述结构。
2017年高考作文
譬如,作者由“有字之书”拘囿于“纸上得来”处,自然导出“无字之书”的价值,又由“无字之书”因脱离了字的束缚而易失控处,进而导出“心灵之书”之于人生的指导、把控作用。这样,三本“大书”彼此咬合,在价值互补而又不乏境界高低之分中凝成了一股强大的论述力量,水到渠成地论证了首尾相望的中心观点。
行文图示1:论述的层递与衔接
开篇由佛学三境界类比导入人生三“书”(揭题)
阐说“有字之书”的内涵与价值(初级层面)
由“有字之书”的局限性导出“无字之书”(微转)
阐说“无字之书”的内涵与价值(中级层面)
由“无字之书”的潜在风险导出“心灵之书”(微转)
阐说“心灵之书”的内涵与价值(高级层面)
联系现实,揭示“心灵之书”的缺席(深化)
总结人生三“书”,强调“心”之重要(收题)
【点到为止2】
古人云:意犹帅也。恰切而又独到的立意,既可表现考生对所给题目材料的准确而又别具只眼的解读,也可显示考生对生活、历史、现实的深入独到的见识。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虽然显豁简明,但也不宜直接将考题中的人生三书直接搬作行文立意。事实上,越是稳定明白的考题,越是考验一个人
的创见。你可走大众之路,人云亦云,保险却难以出彩;你也可独辟蹊径,于众见之外创出己见来,从而高人一筹。
【考场传真2】
请先读懂自己的心
浙江一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