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诗词知识四讲
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扩充法?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现代汉语里则双音节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在把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原文中的好多单音节词需要变为双音节词,这就是文言翻译中的扩充法。像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成了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黑的底子,白的花纹。不难看出,”“”“”“”“”“等都变成了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后面或前面加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前缀)。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就可翻译成担子”“骨头
二是在原来的单音节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节词。如乃重修岳阳楼”“,就可翻译为重新”“修建
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节词,如于是”“虽然”“妻子”“以为”“交通”“可以推敲文言文等。
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替换法?
文言文的词语和现代汉语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有些词语,文言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却闲置下来,还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需要用替换法──用现代汉语中同义或近义的词替换文言文里的原词。
比如,写一封信的,古人用的是。像家书抵万金(《春望》),一男附书至(《石壕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其中的都是这种意义。
还有表示人称的词,古代远比我们今天丰富。古代表示第一人称的词有寡人”“”“(这三个是有特定身份的人才用的)”“”“等;现在,人人平等,都是一个
诗词鉴赏的整体把握指的是什么?
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所谓整体把握,是指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中感知、理解、鉴赏诗词,不必太过咬文嚼字,用诸葛亮的话说叫观其大略,用陶渊明的话说叫不求甚解。具体到一首诗、一首词,我们在鉴赏之初所要做的,是明确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生字难词的求解。
例如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鉴赏之初切忌受”“”“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扰,影响对全词的理解,以为是慨叹梅之不幸,抒写怜惜之情;而应当通过整体把握,领会词人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自己坚贞的节操,也流露着孤芳自赏的感伤情绪。
诗词鉴赏的品析探究要关注什么?
第一,关注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特点。我们来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邯郸
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明明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在思念家人,诗中告诉我们的却是:在这个举家团圆的冬至节日里,夜深人静,家中人围坐在灯前,他们在谈论、牵挂着我这个远离家乡的游子。这种从对方角度来写自己感情的写法,能更深一层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便是此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第二,关注锤词炼字。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著名的如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等。我们要注意品味咀嚼这类字眼的妙处。这里有一点要强调,那就是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比如我们读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这首诗中的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中表露了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而每一次回望,都令送行人(诗人)肝肠寸断。只一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
第三,关注情感主旨。
不同的诗人,作品的情感基调固然有别,而同一位诗人,其不同作品中也会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比较探究,领会其感情的异同。如陆游一生钟情梅花,但他的《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与《卜算子·咏梅》,感情基调是很不相同的。《梅花绝句》洋溢着对梅花的深情,感情奔放;《卜算子·咏梅》则是托物言志,情调多多少少有点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