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
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世隶耕(__________) (2)邑人奇之(___________) 
(3)父异焉(__________) (4)自是有名(___________)
[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_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
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
鼓:__________________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_______________ 
(3)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__________ 若: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4]伯牙的琴艺精湛,他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之外,还会表现什么动人的场景呢?请仿写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对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__________)
② 炼之未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者讶之   (____________)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 (___________)
[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截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为文中的“善”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赞叹b.擅长、善于
①“善鼓琴”中的“善”是(_______)的意思。②“善哉”中的“善”表示(______)之义。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推敲文言文[4]伯牙绝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5]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_____________。
[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听者的知音。请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1人有卖骏马者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zhāo之贾jià。”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字词解释:
者:_______  比:_________旦:______  还: ______ 
去: ______  顾:______ 朝: ______  贾: ______
2伯乐爱马
1骥jì服盐车而上太行,漉lù汁洒地,白汗交流,中坂bǎn迁延,负辕yuán不能上。2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zhù衣以幕之。3骥于是俯而喷pēn,仰而鸣,声造于天,忻xīn伯乐之知己也。
字词解释:
骥:______ 服:______ 交流:______   迁延:______ 
辕:_______   遭:______   攀:______   纻:______ 
幕:______   造:______ 忻:______
3螳螂杀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chān,见巨蛇粗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zhé,似有物制之。然熟视而无所见,大惑。 渐近临视,则一螳螂据jù顶上,以刀攫jué其首,掉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gé肉,已破裂矣。
字词解释:
行:_______  觇:_________制:______  熟视: ______ 
惑: ______   则:______ 攫: ______  掉: ______
竟:_______  革:________
4欧阳晔破案
1 欧阳晔yè治鄂è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2 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zhì梏gù而饮yìn食sì之。3 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变而惶huáng顾。 4 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5 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zhù,而汝独以左。6 今死者伤在右肋lèi,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字词解释:
治:______   狱: ______ 临: ______  桎zhì梏gù: ______ 
讫:______   劳:______   惶: ______  顾: ______
佯: ______  所以:_____  箸:______对: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东施效颦
西施①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③,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④;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⑦。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⑧。
——选自《庄子》
(注释)
①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②顰(pín): 皱眉。里:乡里。
③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
④坚:紧紧地。
⑤挈(qiè): 带领。
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⑦去:离开。走:跑。
⑧之所以美:为什么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 _______
(2)坚闭门而不出 坚:  _______
(3)挈妻子而去之走 妻子:_______  走: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
A.其里之丑人 B.见而美之 C.贫人见之 D.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给下列汉字注音。
衔(____)  堙(____)  溺(____)
[2]“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