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要:在语文这个学科的教学中,文言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因为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当,日复一日枯燥的文言文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教学的内容越来越窄化了,造成学生对这种语言形式不感兴趣,并产生自己学习能力不足的想法。而目前“核心素养”成为热点,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科都以核心素养为培养重点对各科教学目标提出新的要求。综合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概括出四个方面的要求:读懂文章;了解词句,举一反三;涵咏诵读,传承经典;审视作品,汲取智慧。本文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结合核心素养,从引导学生诵读、提问、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文言文
一、核心素养
(1)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2)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从语文学科对核心素养的重新审视,教育部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定义:“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积累建构运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增强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过程中增强对文本的审美感知、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增强对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2014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订课程标准讨论稿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要求:读懂文章;了解词句,举一反三;涵咏诵读,传承经典;审视作品,汲取智慧。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
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来临,这代表着高中语文的教学将面临新的变化。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所取舍,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所取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优良传统,所舍就是教学中不适应核心素养培育的行为。而针对文言文教学部分,因为很多高中生没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只能望“文”兴叹,不能深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和内涵美,也不能感悟文言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甚至造成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那么,基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开展文言文翻译教学呢?根据个人实际教学经历与思考,教学方式可见以下几个方面。
(1)示范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学习文言文
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得“理解含义,读懂文章”,而我们需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词句含义,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首要要求,也是基本要求。但是这也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首个障碍,文意复杂不通也成为了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示范学习的方法,即教师详细示范怎么预习文言文,怎么借助注释,怎么使用工具书等。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之下,能逐步养成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一起预习,一起疏通文意;其中,
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文言词汇或者特殊文言句式,课本上也没有明确给出注释的,可以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在多个释义或是以前学过的句子中,进行总结归纳思考判断;实在解决不了的,指导学生结合语境进行猜读,只要不影响理解文章大意的理解即可。
(2)引导学生诵读,培养语感
文言文都是古代文人经过仔细推敲后创作出来的,文言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与传统文章不同,其语言精练简洁,古人将自身的情感以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过分析,可以了解文章蕴含的内容。朗读完后,学生可以大致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诵读,简单来说就是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尤其是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在阅读之前要有对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把握,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在读中要流露出真情实感。不仅是读,而且有鉴赏的读,既涉及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涉及对文章由表及里的认知、体验、感悟与理解,当然也离不开语法、修辞、逻辑和问题等多种知识的应用。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受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式。诵读不同于朗读,诵读的关键点:“兴趣是先导,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想象是桥梁,技巧是保
证。”在诵读中,抓住这几个关键点就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举个例子,在学习《赤壁赋》时,老师可以先对课文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在自己朗读时,了解该文章语言结构,掌握阅读技巧及停顿技巧,分析文章情感,将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融入朗读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诵读与思考之后的归纳,能够体会到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即便自己身处逆境,但依然能够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苏轼那份自信、乐观、开朗、豁达。推敲文言文
(3)合理设计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上提问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它是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深入文本的方法。尤其是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学生可能本来就对文言文学习兴趣就不大,字词理解又很有疏远感。因此文言文课堂教学需要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陈情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反复揣摩确定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可以从“《陈情表》陈的什么情?”这一个大问题串起整篇文章,引导出若干个小问题。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1.谁在陈情?2.向谁陈情?3.为什么陈情?4.怎么陈情?通过核心问
题和分支小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合理提出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由低级到高级、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
再如,《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高中文言文课堂上的“问题”一定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的提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步入到“深水区”,从而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结语
综上,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课堂气氛不应该是沉闷的。而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教师应该示范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学习文言文;引导学生诵读,培养语感;合理设计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准切入点,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让
它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效果。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基本情况,从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出发,通过对学生坚持不懈地长期训练,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3]郭哲琪,许采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