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杨柳青二中宋作玉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训练,学生已有不少的鉴赏经历,鉴赏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比较容易,对于表现方式的欣赏则是较难把握的,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商山早行》,并会背诵默写。
2.品读这首诗,理解诗的内容和传达的情感。
3.鉴赏古诗,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学习欣赏诗文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学习欣赏诗文的过程和方法、角度,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准备: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查背景资料,读诗。
教学过程:
一、诗情配画意
(一)教师出示一组画面,学生匹配诗词,体会诗人情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归隐山林的愉悦闲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虽遭贬谪仍然心胸豁达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虽年老辞官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二)教师导入:古诗很美,美在文字,美在画面,美在情思。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晚唐
温庭筠的五言律诗《商山早行》与美同行,来感悟美,欣赏美。(板书课题和作者)
(三)出示教学目标,教师口述。
学习目标:
1.诵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
与诗同行2.品读古诗,理解内容和情感
3.学习鉴赏方法,表达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
1.在导入环节通过画面回忆所学诗词,感悟古诗词的美:文字美、画面美、情感美等。
2.展示目标环节使得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诗中寻情初见美
(一)学生结合注音初读诗。教师做出评价 (读音停顿情感等方面)
(二)分享资料,了解创作背景。(教师板书:仕途失意)
颔联: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有行人的足迹。
颈联: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枳花开放,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尾联:于是,我想到昨夜梦回杜陵的故乡景:凫和雁正在明镜的池塘里嬉戏。
下面的鉴赏环节奠定良好基础。
2.针对同学们的描绘,教师给予不同地评价。主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
四、画中蕴情品味美
(一)小组合作:组内交流喜欢的诗句,谈谈感悟,在相关诗句下做批注。
(二)组间交流,教师逐句点拨,引导归纳鉴赏古诗的角度和方法,不断充实板书。
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首先描写早行的典型场景,极具概括性。“悲”字直抒胸臆,表现了游子背井离乡的痛苦心情。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运用意象叠加手法写途中景物。让我们快速进入画面,绘声绘,如在眼前。营造了凄冷寂静的环境气氛,可见作者早行的悲伤孤寂。
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注重炼字,“照”字呼应了题目中的早字,表现早行的艰辛。
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实结合,虚写梦境中故乡的勃勃生机,与现实的悲凉孤寂形成强烈的反差,可见早行的游子是多么思念家乡。
设计意图:
1.这个鉴赏环节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运用我校“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结合诗歌教学的内容,在“你喜欢哪一联诗,为什么”这一主要问题的引领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品味诗的悲情与美点。同学们经过组内学习后,均有收获,鉴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分析字词,有的侧重气氛情感,有的侧重想象。但是还没有形成鉴赏诗词的精准思路,需要教师的点拨。
2.针对学生情况,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归纳,帮助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提炼出鉴赏古诗的角度(方法)。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能力、鉴赏能力得以提高。这样师生共同努力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五、美记心间拓展延伸
(一)小组竞赛背诵此诗
(二)学生总结学到的鉴赏方法。教师板书。
(三)教师拓展其他鉴赏古诗的方法(角度)。
(四)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设计意图:
1.以小组竞赛方式背诗,激发竞争意识。请学生总结学到的鉴赏方法,检查了目标达成情况。
2.最后教师简介其他鉴赏古诗的方法,将重点知识拓展延伸,使得学生的鉴赏范围得以拓宽。
教学反思
《商山早行》这首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根据学情分析,我制定这节
课的教学目标为:1.诵读古诗《商山早行》,并会背诵默写。2.品读这首诗,理解诗的
内容和传达的情感。3.鉴赏古诗,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学会欣赏诗文的过程和方法。
同时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描绘画面和欣赏诗句,难点定位在欣赏诗句上。这节课师生与美
同行,共同努力,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回顾这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觉得很好: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与美同行,一步步引导、铺垫,感悟美,欣赏美,于潜移默化中体悟到品读古诗的过程与方法。2.借画面之美品悟诗的悲与美。导入时出示四幅图,让学生重温旧知配上古诗词,整体感知古诗的美,顺利引出新课。在诗中有画描绘美环节中,出示4联诗的画面,引导学生描绘诗的内容,感悟悲美的意境,为品诗环节助力,做好了铺垫。3.问题引领,合作探究,师生共品美。以我校教学模式为基础,用主要问题引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诗的悲情与美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发言,梳理思路,归纳提炼出诗的美点。在学生困惑处给予帮助,落实了教学的重难点。4.书声琅琅,贯穿课堂。课堂上涉及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练读、指名读、师范读、小组间展示背、组长竞背。由读不好到读精彩,由读到诵。全体同学都能达成目标,将美记在心间。
当然本节课也有些许的不足。首先是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并出诗眼“悲”但是谈不好自己的理解。教师的
指导稍有欠缺,以后应加强教学前的预设。其次是在总结诗的鉴赏方法环节,只叫了一名同学,参与度不高,学生总结的很完美就没有再叫其他同学。以后应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再就是默写环节没能在课堂进行,留作作业延伸到课下。如果课堂上压缩一下背诵的环节是可以做到的。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
不禁记起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备课、上课,特别是反思这样的过程,我收获匪浅。作为一名语文人,在不断求索,不断成长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引领同学们在古诗词的世界中徜徉,感悟她的靓丽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