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马诗》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李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二、说学情
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
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当然了,在实际教学中,以上的做法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环境,不断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有关马的古诗(一)、引入。(不仅做到了成语的积累复习,而且让学生感受到马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2、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
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
1、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出示方法,然后进行方法的渗透)
(1)、学生齐读: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
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
(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看诗题明对象)
(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
(三)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看作者知背景)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四)初读诗文,初步感知。(看诗文解大意)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五)分步解读,理解句意(诗中有画,让学生通过图画理解诗词)
1、 自学要求:
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