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一、 前言
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人格的形成和对世界的认识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现在的学校在低年级都开设有《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导向。本文中笔者将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联系生活实践这一教学方式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影响及具体实施方案做出分析。旨在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低年级孩子生性活泼,在课堂中很难做到认认真真地听完一节课。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是不适用的,枯燥的教学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品格塑造起到帮助,可能还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主张以实践为主,说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大道理不能让学生信服和接受,联系生活实践的教学模式或许更能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起到效用。
二、 明确目标,活动求实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是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来说尤其如此。教师应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这堂课应该让学生明白怎样的道理,最终领悟到什么样的知识。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摒弃传统理论输出的教学模式,通过日常的活动体验和联系生活实际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此,学生应该做好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例如,在“我的小伙伴”一课中,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知道朋友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孩子天性喜好游戏,我便设置了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所有同学共同参与进来。这个游戏的过程是老师先说出一个人的相貌特征及性格特点,然后让同学们来猜这是谁。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增进对彼此之间的了解,同时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的长处与短处所在。然后我让所有同学挑选一人为他制作“闪光卡”,写下你认为这个人优秀的地方,寻他人的闪光点。这个活动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使其能认识到别人的优秀之处。小伙伴间存在争吵和矛盾是常有的事,也是最令学生们苦恼的事。这里我为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讨论并罗列矛盾发生的原因,然后总结怎样能够化解这些矛盾或者避免其发生。
三、 生活实践,活动求真
生活是一切教育的初始点,同时又是一切教育的着力点。道德法治在生活中出现,最终又体现于生活当中。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实践中,老师应重视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明确“生活与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这一教学观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明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实践教学主动为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小孩子之间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发生矛盾,但是自身又不具备解决矛盾的经验和方法。若是有一方能主动道歉还好,否则可能一段幼年时期的友谊就此走向尽头。伙伴间的矛盾的产生是生活中困扰学生的一个主要难题,对此老师应该给予主动的引导和帮助。在“我的小伙伴”第二节中,应就“矛盾存在时”展开一场主题教学实践活动,这一点我在上文中也有简述。小组内部对于矛盾的讨论同时也是学生的一场自我反思,同学们可以在对矛盾产生原因的讨论中反思自己平常做法中存在的问题,哪些行为举动可能会为日后的矛盾产生留下诱因。这样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宽容待人的意识,对于今后和他人的相处也大有裨益。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毕竟和大人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老师理解学生的处事方式和行为举动,从而为解决学生间的矛盾提供帮助。
四、 多种渠道,活动求效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尽可能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需要以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为基础,因此老师应确定教学的活动方式,将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在进行“可爱的家乡”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提前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调研自己的家乡,可以通过询问法对家人或邻居进行采访,调查家乡这些年来的变化。也可以查过去的一些老照片,通过与现在家乡的照片进行对比来体会家乡的发展情况。这样的社会调查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体会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调查的内容进行整理,最终以汇报演讲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同学们讲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或者是画画的方式将自己的汇报内容呈现出来,最后老师将这些内容汇编成册。在“开开心心上学”这节内容中,则可以让同学们挨个讲述自己在学校中有趣的事情,分享自己一天中学到的知识。此外老师也可以将“上学歌”板书在黑板上,教同学们一起唱。初入小学,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交朋友,在這一节内容中应该以引导同学们交朋友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唱歌、跳舞或者进行大扫除之类的集体活动,以此增强彼此间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小学生活。
五、 互动教学,娱乐课堂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所以自然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展开。娱乐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更为实用,纯理论输出地灌输大道理课堂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轻松娱乐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适应。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考虑。创设轻松有趣的情景,进行欢快的互动式教学,让孩子在娱乐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体会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如此一来,课程的进行自然会十分顺利,下面是笔者展开的一些娱乐式教学活动。
怎样交朋友以“我认识您了”内容的教学为例,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并熟悉更多的老师,帮助他们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常识,减少和陌生人交往时的局促感。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首先以“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好朋友,能跟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认识的经过吗?”这一问题为引入,让学生们来分享自己交朋友的经过。最后老师总结什么样的人比较受人欢迎,并鼓励同学们都要做这样受人欢迎的人。在课间的时候可以为大家播放“我的好老师”歌曲,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由老师教授然后带大家一起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老师的尊敬,同时集体唱歌的形式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最后,可以采取“
你说我猜”的游戏方式,一名同学说出一位老师的教学特征,然后由另一名同学来说出这位老师的姓名及所教科目。这个游戏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代课老师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各代课老师平时教学工作的展开。
六、 分享生活,畅聊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课本只是一些长者生活经验的载体,生活实际才是《道德与法治》最好的教材。作为一名教授道德与法治的老师,除了对于课堂内容有足够的重视之外,更应该重视生活实际对于课程教学的影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中不至于走弯路。相比较之下,生活中一些外力的干扰更容易影响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对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的一些疑问做出正确解答和指导。要牢记,生活才是最好的教材。
老师应主动去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素材,以生活实际为孩子们举例,教学才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例如“夸夸我的假期生活”这一节教学内容,由学生来进行分享自己假期中的乐事,可以介绍自己的旅游活动,也可以介绍自己和父母朋友间发生的一些趣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消除课堂中的局促感,畅聊假期生活还能让老师了解同学的生活情况,
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引导。而在“上学路上”这一节内容中,则可以让孩子们讲述自己上学使用的交通方式以及要经过的一些地方。然后由老师对同学们的出行方式做出点评,在这其中穿插一些交通法规的常识,对交通安全问题做出强调。老师也可以将一些出行中的不文明现象或者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图片放映在大屏幕上,让同学们自己来指出其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
七、 生活评价,素质肯定
不同于其他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对于学生并没有成绩上的要求,所以老师没必要对孩子进行责骂。其教学宗旨应该是为了激励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在综合素质上有着更高的提升,因此鼓励和劝导才应该是这门课程教学的主旋律。以往的教学中部分老师采取的通常是总结式的评价方式,武断地对一件事或者一位同学下终结式定义。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人的品格也是在成长中不断优化的。过于武断的评价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低年级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和赞扬,一味地打击是在消磨一个孩子原本朝气蓬勃的进取心。因此优化教学评价模式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老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学生要不吝表扬,对于孩子做得
不对的地方也应该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再做出针对性的劝导。同时也应注重学生自评,学生彼此间的了解更深,采取互评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彼此间的共同进步。
八、 结语
综上,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课程改革之下不断深入探究的要求。德育为本,道德方面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身为老师要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积极向上的做人理念。文章从以上几方面讲述了生活实践和道德法治之间的联系,对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