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第1课时让友谊之树常青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如何使友谊之树常青
教学难点:掌握理解和宽容他人时要讲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朋友》。
2.师: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宝贵的财富。我们播种了友情,更希望能让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一起来吧!为我们的友谊之树保鲜。(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建立友谊
1.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
(1)营造气氛:能够先请学生写好剧本并分组拍摄,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反思分享:在良好、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回到自己:我们如何与我的朋友开始建立一段友谊的?并在课堂上实行分享。
(3)聚焦主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建立新的友谊,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开始交友智慧的探索之旅。
2.探讨相关建立友谊的困惑
(1)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
(2)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
(3)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
(4)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
(5)学生分小组选择话题实行探讨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6)全班交流,小组发表观点。
提示:
(1)交朋友需要主动,这是我们建立友谊的重要方法之一。交朋友是否任何时候都主动,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该主动时才主动,掌握交朋友的艺术,友谊才更加牢固。
(2)对同学要做到热情和关心,主动协助同学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主动与他人寒暄;等等。
教师总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
此错过。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
目标导学二: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1)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怎样做?
(2)让学生填写卡片,并通过自己与朋友的具体事例实行分享。
当同学、朋友生病不能到校上课时,________;
当同学、朋友遇到烦恼时,________;
当同学、朋友生活有困难时,________;
当同学、朋友学习遇到疑难时,________。
教师总结: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小波喜欢给别人起“绰号”,把“费迪”叫“飞碟”、把“曹明”叫“草民”、把“袁浩”叫“猿猴”……而且不分场合地乱叫。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他,他感到很伤心,你能帮帮他吗?
(1)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孔子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3.方法与技能
你和朋友发生过冲突吗?假如有,请写出自己的故事,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同学一起讨论:在与朋友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处理。
提示:冲突发生时,能够相互协商,寻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
4.喜欢隔壁班的男生(教材P55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承受并处理受到的伤害。
(1)阅读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发生了什么?假如你是主人公,对两个朋友不同的做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讨论总结:友谊并总是甜蜜、美好的,在友谊中我们有时也会受到伤害。我们采取的行动会影响到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能够选择宽容对方,也能够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相逢是缘,短暂的一堂课结束了。记住,让我们一起在交往中做到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协助,只有这样我们的友谊之树才能常青不老。记住,我们永远是朋友。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新学期结识新朋友,到与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让学生体会到了友谊是能够建立的,并且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朋友之间发生的小矛盾,通过各个小组的讨论,共同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认知阶段到情感、态度、价值观阶段,最后达到行动阶段,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就课堂来说,在细节之处还有待改进。首先,在分组环节,因为事先没有规定好规则,导致分组时课堂秩序有点乱;其次,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甚至会以重复学生语言代替评价学生语言。
第2课时网上交友新时空
1 教学分析
知识目标懂得网络交友有利有弊,网络交友需谨慎
水平目标培养乐于交友、擅长交友的水平,擅长辨别是非;理智地实行网络交友,学会自我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恰当使用网络实行交往的意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以礼待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网络交往的特点
教学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享活动:“我的朋友圈”。
2. 教师:你的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你的朋友圈中有网友吗?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网上交友
教师讲述:同学们,朋友的种类有哪些呢?(挚友、密友、棋友、驴友、知音、忘年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叫挚友;无话不谈的朋友叫密友;经常在一起下棋的朋友叫棋友;一起旅游的朋友叫驴友;还有一种朋友大家一定也很熟悉了,那就是—网友。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网上交友的经验,并相互分享。
教师总结: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建立友谊,网络为我们彼此的相遇提供了平台。当我们回到现实中,这个切又给我们留下什么?给我们的成长又带来什么?
1.吴凡的档案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和现实中个人体现的自我形象的差异,进一步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给他们的交友带来的影响。
(1)阅读感悟:提示学生自习阅读吴凡的两个档案,请学生根据文字材料,说出这两份答案各自体现了吴凡怎样的形象。
提示:现实中的形象性格内向沉默;网络中的形象性格外向,广交朋友。
(2)思考分享: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档案?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网络中的交流具有虚拟的特点,所以使得我们无法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吴凡也许是出于自身交友的不同需要,因而他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2.消失的网友(教材第二个探究与分享P55)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到网上交友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我们对朋友的情感需要。
(1)阅读体验:体会吴凡在网友失去联系后的感受,理解其他网友对着这件事的看法。
(2)思考交流: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网上交友能够当真吗?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
不一定。假如是熟悉的、真诚的朋友,网络可能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友好;假如是陌生的网友,要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可能就很难了。因为是在虚拟的空间,我们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信息,不理解对方,所以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被对方利用的工具、成为被欺诈的目标。
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暴露身份、透露信息、寻新的网友了……
吴凡结交网友的情况告诉我们,网上交往不能够当真,因为这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教师总结:互联网交往的利弊
(1)互联网交往的好处:
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2)互联网交往的弊端:
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目标导学二:慎重结交网友
1.把照片放到网上(教材第一个探究与分享P56)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网上交友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学会慎重昂对待把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增强判断水平和处理问题的水平。
(1)阅读感悟:从材料中的对话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你会把照片放到网上吗?“线上朋友”能够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能够,理由是能够理解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友圈等。不能够,理由是网上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等特点,将“线上朋友”变为“线下朋友”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教师总结:网上交往的虚拟性排除了交往双方的一些现实角、身份特征,因而难免对感兴趣的对方加以理想化。交往通过文字表达,一定水准上会产生某种文学效果,使得每次上网都有心理期待,总倾向于把对方想象得很有吸引力。这是网友见面“见光死”的重要原因。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2.要不要和网友见面(教材第二个探究与分享P56)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增长交友的智慧。
(1)问题思考:你如何对待小梅的困惑?
提示:回帖的观点都具有一定合理性。
(2)讨论交流:你如何对待这些回帖?你的建议是什么?
提示:学生能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可能一些学生觉得和陌生网友见面不算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已经有和陌生网友见面的经历,教师不要急于否认他们,而是引导他们探讨和陌生网友见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会是什么,他们这样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学生能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网上交友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对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在网络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
三、课堂总结
网络为我们与他人交往,提供了平台,我们能够在网上学习、工作、娱乐等。但网络交往因为其具有
虚拟性等特点,使我们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信息和目的,故假如使用不好,我们就会受到欺骗和伤害。
网络是把双刃剑,只要大家能够使用好,老师和家长是非常支持大家上网的。
希望大家都能从网络中获益!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怎样交朋友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明确了网上要慎重交友;在网络交往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
本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内心想法、对网络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教师通过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分析法、分组合作探究法等,组织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学习效果良好。教学活动顺利实行。但是,因为需要拓展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显得时间缺乏,还需要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资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