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柳宗元永州八记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
徽州尚经术,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
37.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
答:(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
38.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答:(1)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代表。
(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
(3)圣指圣王,贤通常用“君子”一词来表示。
39.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答: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作。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题,成功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上述两大措施,保证了语言文字在大陆地区的健康发展。
40.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
答: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言文脱节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却有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民族大融合。
(1)南朝:中原人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
(2)北方:十六国时代许多政权的建立者,都对中原文化有较深的熏染。
(3)北魏与其说是,还不如说是“南朝化”。
(4)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
(5)隋唐立国思想的许多方面,须从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42.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答:(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提出整地、浇水、种植、施肥、收获和准备再耕一盘棋的思想,指出关键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
(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要整体地看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协调好劳力、农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选择雇工、勤俭持家等。
(3)“荒政”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在中央国策中应包括备荒、救荒的内容。
(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认为人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取得人力胜天的成绩。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事象绪论-7
答: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32.九流十家2-45
答: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
33.血缘九族制3-144
答:(1)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2)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34.家天下4-168
答:(1)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2)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是他并没有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他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35.中庸5-229
答:(1)“中庸”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中庸”的含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1-16
答:(1)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农业,是汉民族的聚集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2)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是古代重要的农业区,唐宋以后,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3)这一带是秦汉时“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后来还有侯、俚、僚等族,随着民族的融合,也大体都消失了。
37.简述敬顺昊天的宗教现实功能。2-38
答:(1)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敬授民时”,它关系着农耕大事,这正是黄帝的后代所建立的
宗教中心凝聚力的根源。
(2)五帝时期的历史,实际是宗教中心的形成和发达。
(3)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
38.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3-140
答:(1)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 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它是人类沿着狩猎、采集的固定路线开辟的;
(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早期的运输工具以挑担为主;
(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繁荣,我国传统的交通行旅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
39.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5-225
答:(1)“天人合一”,是由宋代的张载提出的;
(2)“天人交胜”,使天人关系学说有了新的发展;
(3)“天人之分”,是战国时代的苟子在他的《天论》篇申提出来的。
40.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6-306
答:(1)汉字崇拜,大概从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崇拜的对象。
(2)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否定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的;
(3)对汉字的多维思考,在对汉字的极端崇拜和极端否定中,总有一少部分人在冷静地思考,只是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2-59
答:(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
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2)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有《诗》三百经学的开启,有两汉社会对歌唱的热爱,再加上文人的参加,诗词大国就养成了。
(3)经学与王莽新政。王莽新政是受“尧舜禅让”影响的结果,但其失败则其是经学的失败,也是只重《周礼》而脱离现实的结果。
42.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4-170
答:(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定的传人。
(2)科举制作为建立文官体制的前提,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公平合理、枳极有效的选官制度,它在维系民族传统文化、保证中国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
(3)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先进的选官制度,它为中国文官体制的建立与维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2.“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3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31.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35.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多种族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答:①战争。(1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
2分)②高级宗教确立。(1分)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2分)
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答: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分)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1分)③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分)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样式等也有所不同。(2分)
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答:①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2分)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2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2分)
39.简述汉字的特点。
答:①汉字有悠久的历史;(1分)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分)③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2分)④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2分)
40.简述禅宗的传播。
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2分)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2分)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2分)
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2分)
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
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2分)
三、名词解释题
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2.“三皇五帝”:“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
33.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34.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3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答: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2分)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2分)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1分)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1分)
37.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答:①农业;(2分)②制陶;(2分)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分)
38.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答:①造纸术的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2分)②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2分)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2分)
39.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
答:重整体;(2分)②重体悟;(2分)③以经验为基础;(1分)④直观思维。(1分)40.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
答:①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1分)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2分)②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1分)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