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课例研究
区域游戏作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很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心。近期,在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开展和与教师们的区域座谈中,我们发现了进步的欣喜和存在的困惑。
欣喜在于:
1.教师教育观念在变:回归于心,用心了解。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来调整区域环境创设的策略,《指南》在说明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教师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实际出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能力,从幼儿学习的教导者变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敢于大胆放手让幼儿尽情的在区域玩耍,不再为了秩序高控制幼儿。
2.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
(1)环境进一步开放。每个班级创设6-7个活动区域,打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限,幼儿之间可以与相邻的班级进行破班活动,加强班级之间的区域互动。
(2)时间上进一步充裕。在保证原有的每日上下午主题活动后和户外活动前的各45分钟的时间上,增加早入园和晚离园的区域活动时间,让孩子自由选择区域游戏,拥有充裕的时间让自己的想法变成
现实。
(3)孩子们更自由、自主。积极的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区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游戏的小主人,孩子学习的源动力、潜力得到激发。
困惑在于:
1.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出现频繁换区、走来走去、摆弄无趣、模仿等待等行为,兴趣逐渐减退,开始无所事事,容易造成混乱。针对该问题,教师如何适时把控指导和更新材料的时机。
2.由于班额原因而带来的,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观察指导和区域后的总结评价往往蜻蜓点水,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个性化指导策略,造成孩子区域活动的“慢”发展。
3.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无法处理好材料层次投放和幼儿兴趣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介入指导的时机和程度把握不够,缺乏深度追踪观察指导策略。
针对发现的问题和教师们的困惑,与教研组一起商议探讨,本着:“准问题切入点,立足现状求突破,促进提升共发展”为目标,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策略一:设计调查问卷,面向教师发放,全面收集数据。附: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指导认知与现状调查问卷对比分析图
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指导认知与现状的调查问卷对比分析问题提出对 比 分 析
图备 注 说 明1.哪些区域活动您介入指导的比较多
一些
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教师对于科学区、益智区、美工区的介入指导最多,
其中科学区65%,益智区47.5%,美工区45%。2.在什么情况下,您会介入幼儿的区
域活动
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教师在观察到幼儿遇到困难放弃游戏,开始无所事事时;
以及幼儿无法活动下去,需要帮助时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62.5%以及42.5%。
3.区域活动中您介入指导主要是
4.幼儿区域活
拍摄背景动中,您指导幼儿活动主要采取
5.在幼儿区域活动开展中,您认为教师指导的重点是
6.在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时,您认为教师指导的重要任务
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区域活动时,教师认为指导的重要任务是提供材料创设环境占77.5%,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占65%。适时的介入指导占60%,
汇总分析:
此次发放问卷40份,收回问卷40份,通过对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指导认知与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整理、归因分析后我们发现,要想帮助教师们解决目前区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其实涉及到三个“真问题”:
1.注重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创设鹰架,进行深层次的追踪观察与指导。
2.重视对区域前材料的创设与准备,轻视对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指导与评价,缺乏对孩子兴趣需要和个体差异上的个性化指导。
苏丹亲兵3.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指导的适宜性把握问题。策略二:立足孩子,开展“做幼儿智慧大玩伴”为主题的区域教研活动。
新《纲要》倡导的是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区域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凸显幼儿作为活动主体的价值地位,是游戏的“主人”。而我们教师应多进行“角扮演”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引导;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使我们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针队教师们在介入指导上的困惑
和涉及到的普遍性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做幼儿智慧大玩伴”为主题的区域教研活动,大中小各教研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区域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本着立足孩子、立足材料,在孩子们区域活动之前,组织教师们先玩游戏,感同身受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和活动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们通过操作材料,进一步明确材料的适宜性,并迁移链接到幼儿区域活动,引发教师主动观察、识别、回应幼儿的指导策略,做孩子智慧的大玩伴。
下面,我们以大班游戏《我的光影世界》为例,进行探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指导策略。
原始区域材料简介:
“魔法时刻”是一个投放在科学区的低结构的玩具,是一个78cm ×78cm ×78cm 的正方体的废旧电视机盒子改造而成的小纸屋,两侧分别开了4个像窗户一样的小洞,再由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涂鸦装饰。
玩法简介:
可以4-5个小朋友同时参与这个游戏。1-2个小朋友钻进黑漆漆的“魔法时刻”里,用手电筒照射影子,可以用小手、肢体投影,也可以借助一些小玩具投影。其余的2-3个小朋友可以打开“小窗户”观察魔法时刻小屋里幼儿玩耍的情况进行亲密互动。“魔法时刻”是利用废旧纸箱这个封闭的狭小空间,小朋友借助手电筒的光源,寻有趣影子的科学探究游戏。
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张雨馨、龚子翔、田子涵、汪奕辰四个小朋友兴高采烈的选择了最喜欢的玩具“魔法时刻”。
张雨馨和龚子翔的探究:龚子翔一进去就大喊:“呀!好黑,这里太黑了,我什么都看不见!”张雨馨说:“快打开手电筒!一打开手电筒, 嘿嘿!我看见你的影子了!快看我的手!我会用手变小鸟,我是小兔子、我是大灰狼……两个小家伙兴奋的说:”张雨馨钻出小屋,飞快的在美工区拿来几个小手工作品又钻了进去,得意的举起手工小猫摇着说:“看!我的小猫会跳舞!我的小鸟会飞!龚子翔也兴高采烈的说”。张雨馨像是想到了什么,
以游戏《我的光影世界》为例的教师观察指导策略惊蛰文案
杨  丽  刘  辉
(陕西省西安市秦川幼儿园  陕西  西安  710043)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76-03
课例研究
新教师教学
眨着大眼睛说:“你发现了没有?手电筒一亮,有光才能看见有影子,手电筒不打开,小屋里是黑的,没有光咱们就什么都看不见!
汪奕辰的探究:不一会儿,汪奕辰换进来时发现:“ 你们快看,快看呀!看我的小花会变!一会小,一会大!为什么我的小花影子会变大变小呢?”,他大声告诉老师他的发现。通过他们反复试验,发现当手电筒不动,玩具距离手电筒或远或近时,小屋“墙上”的影子就会变小或着变大,十分有趣。
幼儿能力分析:
1.孩子们对科学领域游戏“魔法时刻”非常感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从兴高采烈的自主选择、激动地大喊、兴奋的说、钻出小屋、飞快的取玩具等行为表现可以看出。
2.小伙伴们合作意识强,“魔法时刻”光影小屋面积狭小,为便于活动,每次只能容纳2-3个小朋友进屋活动,大家充分协商,交换进行游戏。
3.在体验式探究中,能够概括出光与影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发复操作、实验、发现了有光才能有影子、不同距离光照后影子的变化“近大远小”,并能大胆的总结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观察指导分析:
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要注意用“心”和用“行”,即:用心观察、用行指导。我们观察孩子们在玩“魔法时刻”时的行为表现、情绪状况、他们兴趣深厚、有较强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孩子们最大的闪光点是发现了手电筒一照射,光影小屋里才会出现影子……和距离不同,手电筒照射下的影子大小也不相同……这两个光影的小秘密,这是多么有价值的发现啊!作为老师我们为孩子的发现感到骄傲,及时给予眼神的肯定、微笑的鼓励,正面的评价,鼓励孩子的发现而不是盲目的介入幼儿的游戏,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静待花开,适时的提携推动孩子。
第1次介入:追踪兴趣、创设鹰架1.追踪观察。来科学区玩“魔法时刻”的幼儿人数多了起来,他们兴奋
的围在“魔法时刻”小屋的旁边等待进入,里面的小朋友在津津有味的表演故事,外面的小朋友则趴在“小窗户”上羡慕的看着,并在嘴里喊着“手电筒要举好,影子才清楚”,整个游戏活动,他们不停的换人进入到小屋里用手电筒照射影子、讲影子故事,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乐在其中,兴趣盎然。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观察到感兴趣的孩子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玩耍,没有进一步的目标和行动,但是依然表现出对“魔法时刻“小屋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推动幼儿,提升幼儿游戏的水平和探究能力,作为教师我们是时候适时介入,给予孩子支持性的帮助和启发引导了。
2.平行介入。①游戏者的口吻:我表达参与游戏的愿望,孩子们热情的欢迎我的加入。②适时设疑。我用好奇的口气说:“这个魔法时刻真有趣,为什么会看到我们的影子呢?”张雨馨着急的抱着我说:“因为手电筒一照,有光就能看见影子。”我故意将手电筒关上,龚子翔急忙喊了起来,“老师,你要打开手电筒,不然什么都看不到!”,③拓展经验。当我提出:“这个魔法时刻小屋里有我们的影子,不知道外面可不可以看到呢?”的话题,激起了孩子们新的探索火花,孩子们睁大眼睛互相看了看,争论起来:“没有影子,外面太亮了看不到!”“不对,太阳下我看见过影子” ……我微笑的看着他们:“那不如我们看吧!”
教师观察指导分析:1.皮亚杰说过:“我们所期望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仅仅满足于传达现成的答案,而是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事物的导师。”教师通过观察到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的兴趣点,捕捉到孩子探索发现的“哇时刻”适时推动了幼儿探究活动。
首先: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以同伴的口吻,好奇的眼神,瞬间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加入到幼儿的区域游戏中去与孩子互动,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其次:适时设疑,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那这个魔法时刻小屋里有我们的影子,不知道外面可不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子呢?”这一句预设的疑问,无疑给孩子们心中投下了一粒激发兴趣、追踪兴趣的小石子,孩子们热烈的讨论,进而带着这个任务和目标去进一步观察和寻,向更高水平的探究目标发展。
2.区域主题的来源有预设,也有生成的。生成活动多数来源于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在追踪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对“光影活动”的兴趣点及时对“魔法时刻”光影小屋的探索价值做出判断,运用追踪和收集到的观察信息,重构教学观念,创设鹰架,生成了《我的光影世界》科学主题探究活动。
第二次介入:支持生成,家园合作联动
在接下来的《我的光影世界》主题活动的任务驱动中,孩子自发生成一系列活动:即:“”,在太阳光下、室内灯光下、夜
晚的月光下影子;
想幸福的人“玩”,踩影子游戏,影子捉迷藏、变影子等游戏;“说”,孩子们畅所欲言,积极地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
象。张雨馨说:“我在太阳下看到了我的影子,但是楼房下、大树后面就看不到我的影子了。”魏子涵说:“我发现,我动影子就跟着动,我到哪儿它到哪,它就像是我的好朋友。”汪奕辰说:“我和爸爸晚上在小区看到汽车、摩托车、长条椅的影子,还有我的奥特曼也有影子呢。”“帮”,受到孩子们探索兴趣的强烈感染,爸爸妈妈们也和孩子一起加入到了影子的队伍,幼儿的探究行为不断深入,科学认知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观察指导分析:
1.教师教育主体地位的巧妙转变。由显性的主导地位转化为隐性的引导地位。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发的探索、观察,他们发现:太阳下有影子,被大树、房屋遮挡的地方没有影子;影子动我也动、互动白板上手电筒一照能看到自己的各种影子,灯光下、月光下,都有影子,充分感受了“有光才能有影子”以及“影子和光源”的关系,激发了对光影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2.聚合合力,拓展探究深度。《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我的光影世界》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感受,做家园对话的桥梁,将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告诉爸爸妈妈,教师也适时组织家长观看幼儿活动视频、图片,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科学“小发现”和“闪光点”, 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情况和活动内容,引起家长对游戏活动的关注,激发了家长主动配合班级开展《我的光影世界》探究活动
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及时跟进、陪伴幼儿一起寻影子、发现影子的秘密,使家长真正成为推动孩子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响应者和联盟者,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家园合作。
第三次介入:动手操作,与材料有效互动《我的光影世界》主题区域游戏中, 每天都有不同的幼儿三五结伴,在“魔法时刻”里影子,在互动白板上、在台灯下玩手影,在户外玩踩影子。
张雨馨的话题:她跑到我身边说:“老师,你看过美国达人秀表演的影子舞吗?”于是,我们从网上下载了美国达人秀艺术家们表演的《影子舞》,让小朋友近距离的欣赏和感受成人密切合作下光影艺术造型。
汪奕辰的发现:“太神奇了,这些有趣的房子、汽车、大树、高楼的影子,都是许多人一起合作变出来的。”
看着孩子们跃跃一试的样子,我们以:“怎样变出有趣的影子?”为话题组织幼儿讨论,孩子们对影子的各种造型集思广益,精彩纷呈。但是面对关键材料—幕布的选择出现争议。有的提议藏在白纱的后面,有的提议藏在窗帘的后面,在孩子们的不断试验下,发现白纱太透,窗帘又太厚,最终用厚度适中的的确良作为幕布,配合手电筒进行游戏。台上台下的孩子开心不已、亲密互动,陶醉在游戏的快乐之中。
借助推波助澜的教育时机,紧接着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彩卡纸、一次性纸盘、皱纹纸、吸管、胶水、纸杯等低结构的材料,让小朋友自主选择,自由操作,制作影子玩具。孩子们在一起商量讨论,精心制作,带着自己做好的的小玩具蝴蝶、小熊、兔子在白幕布后、月饼盒里表演,经过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不断调试下,皮影小舞台的雏形初步形成!
教师观察指导分析:
1. 陶行知先生提出“玩中学”“做中学”,我们捕捉孩子们《我的光影世界》主题活动中成长的印记,通过引导孩子发现影子→观察影子→玩影子,已经对光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适时的提供可操作性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自制影子玩具。
2.追踪幼儿的兴趣需要,层次投放,循序引导。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已不仅仅在教师提供的已有材料,我们对区域材料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补充,用月饼盒、白板纸等低结构的操作材料进行了拼搭,运用多种感官、立体多维的进行探索操作,最后成功的制作皮影小舞台,使孩子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从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乔布斯辞职
(转下页)
新教师教学课例研究
(接上页)第四次介入:迁移连接、拓展认知范围
随着《我的光影世界》科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多种教育元素,使之交互作用,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进步,不断的拓展关于“光与影子”的经验,充分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乐趣。看到孩子们痴迷于寻和制作各种各样的影子的兴趣和劲头,我们很欣慰。原本觉得很抽象、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现象,孩子们却是那样的执迷和热情,我们忽然感到,“科学”其实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的思考:可不可以借助幼儿当前的光影经验和兴趣,大胆支持和拓展认知的范围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凸透镜、光碟、镜子都成了孩子们探索的好工具。阳光在凸透镜下能聚成很亮的光点,光点使手指变得很热;阳光在光碟的照耀下变成了七彩;镜子反射出好玩的影子;直直的筷子放在盛满水的盆子里也变得弯弯的了。这些都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探索的发现,最可喜的是,随着我们“我的光影世界”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他们也提出了很多启发性的探索问题。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扮演好观察者、指导者的角。在由游戏“魔法时刻”的思考,生成《我的光影世界》科学探究主题游戏过程里,在“一”中,观察孩子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在“玩一玩”中体验影子的乐趣;在“做一做”中自制光影小玩具;在“试一试”中,探究太阳下一天之中影
子有没有变化;在“画一画”中用面粉画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影子;在“说一说”中小朋友总结自己探究的结果,并作出了记录。
梳理《我的光影世界》这个主题游戏的观察指导策略,教师更多的是创造条件、大胆的放手、敏锐的观察、耐心的等待、适时的引导。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孩子,抱着静等花开的心态去支持孩子,让孩子真正主动地“做科学”,在“做中学”“玩中学”中真正体验到发现光影的乐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体验成功的快乐,我想这是我们每个教师能为孩子们和要为孩子们做的吧!
在人教版高中教材3-1中,第三章的第2节为磁感应强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与电场强度相对比完成教学,但是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差别较大,没有实验的支持和体验,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材上的试验设计和实验室里的试验器材一般以定性测量或者对比实验为主,但是,这样的实验对于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非常不利。所以我根据多年的体会设计了一款电磁秤,很好的从定量方面完成了实验,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实验设计思想:本实验的难点是测微小的力,在实验中我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增加线圈匝数,从而增加受力的导线长度;二是采用灵敏测量工具,改测力为测质量的变化
,我用了称量贵重金属的高精度珠宝秤,能精确到0.1g ,相当于精确到力的0.0001N ,提高了对力的测量的精确度。利用等臂杠杆将对力的测量转化为测量质量的变化。
图一
实验器材及装置。器材:如图一所示,1、电源2、电流表(2A )3、滑动变阻器(200Ω,2A )4、铁架台(带铁夹)5、悬杆6、磁铁(不同的两组)7、线圈(50匝100匝150匝200匝,每匝7cm )8、砝码(200g )9、高精度珠宝秤(精度0.1g )10、开关,导线若干。装置的安装:将电源、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线圈连接成串联电路;悬杆用细线悬与铁架台上成等臂杠杆,线圈与砝码分别用细线系于悬杆两端;砝码放于高精度珠宝秤上,线圈悬于磁场中。
实验步骤。按图一将器材安装,将电源、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线圈连接成串联电路,构成控制电路(与线圈相接的接线采用夹式接头,便于更换接线位置,变更线圈匝数)。将线圈置于梯形磁铁中间位置,记录珠宝秤读数x1(此为电磁秤初度数);将导线接线圈的50匝,打开电源,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将电流调至0.5A ,读取珠宝秤读数x2。调节滑动变阻器至1A ,1.5A ,分别读取珠宝秤读数,作为另两组x2的读数。再将导线分别换接到100匝、150匝、200匝,重复上述过程,记录数据得数据表二。
简谱怎么看换用不同的磁铁,重复以上操作,记录数据得表三。
注意,通电时间不宜过长,当线圈较热时
应停止实验,等温度降低时再进行测量。
数据处理。利用电子表格中的插入图表对表二中数据进行处理,得图二。根据换用磁铁后的数据表三得图三。
结论:由表二和图二可以看出,在误差范围内,同一磁场F-IL 成正比。由表三和图三可以看出,在误差范围内,同一磁场F-IL 成正比。由两图对比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磁场此比值相同,对于不同磁场此值不同。所以可以用来表征磁场的强弱,这就是磁感应强度。
作者简介:王庆和,性别:男,出生日期:(1974.11),籍贯: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学历:本科,民族:汉族,单位:高青县第一中学,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自制电磁秤测磁感应强度
王庆和
(高青县第一中学  山东  高青  256300)
【摘要】高中关于磁感应强度的教学中一直存在不能定量测量的困扰,这给学生理解此概念和应用此概念带来一定的问题,而就物理的严密性来说也是不利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思想,设计此实验,介绍了如何制作和应用电磁秤测量磁感应强度。【关键词】电磁秤;磁感应强度【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