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生字词的认读。
遭殃(yāng)、菩(pú)提、扫帚(sàozhǒu)、腐(fǔ)烂、土壤(rǎng)、逞(chěng)凶、机翼(yì)、略(lüè)、关键(jiàn)、鲸(jīng)。
2.学习“扫”这个多音字。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3词语认读得很不错,老师出的题要难一些了。请根据意思说出这是文中的哪个词语。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简介小标题: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如本文,我们可以把“‘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看做是本文的两个小标题,分别是围绕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来展开说明的,两个部分的内容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大自然的启示”。
2.老师的板书和课本中的标题有什么不一样呢?
3.老师有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1)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课本中画人们从大自然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4.小组内交流。
5.全班同学交流。
在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将各部分连起来的方法。
三、了解内容,学习课文。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a.对比打扫前和打扫后,森林的面貌有哪些改观。
b.森林打扫干净后变得既宽敞又洁净,看着真漂亮。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几年之后,森林又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c.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本举了一个什么样的例子?老师用了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现,一切动植物之间都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人们把这条链条叫食物链。中国有这样的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丛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的关系。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1.同学们很会读书和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在小组内自学这篇文章。
(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什么启示?
(2)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4)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给你什么启示?
2.全班交流。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话。
这篇文章,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作者感叹: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2.把你写的念给同学听听。
3.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小例子,我们一起读一读。
4.推荐阅读:奇异的仿生学。
人类的老师
六、小结。
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