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
10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主题】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写法】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考点】
一、理解型默写
1.陶渊明《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 。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 。
3.《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胸襟旷达的诗句是: , 。
4.《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表现物我两忘的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 。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 。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 , 。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的诗句是: , 。
【答案】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二、阅读鉴赏
1.作者 , (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词语。
(1)尔: 。
(2)相与: 。
(3)真意: 。
(4)东篱: 。
3.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5.请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的诗句。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7.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9.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赏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陶渊明 东晋
2. (1)尔:这样。(2)相与:相伴。(3)真意:作者的人生理想。(4)东篱:象征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3.前两句写诗人虽居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
4.“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7.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8.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9.示例: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饮酒赏析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10.问句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境界。“心远地自偏”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11.“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用景物描写衬托诗人远离世俗后闲适、自得、恬淡(或悠然恬静)的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12.这是傍晚山中的景物描写,写出诗人隐居后的欣慰之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
13.这句诗描写了田园的美好景,作者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景,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14.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