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元稹》(唐.白居易)原文翻译、注释和作者介绍
  《赠元稹》作品介绍  《赠元稹》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15首。古诗名句“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就是出自《赠元稹》这首诗。
  《赠元稹》原文
  《赠元稹》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赠元稹》注释
  ①作于元和元年(806)。
  ②七年句:白居易自贞元十五年(799)冬赴举,至元和元年为七年。
  ③左思《咏史八首》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④《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要津水,此喻指官场显位。
  ⑤处:全诗校:“一作要。”谖(xuān):忘。
  ⑥元、白订交约始于贞元末年,白氏《祭微之文》:“贞元季年,始定交分。”阑:全诗校:“一作兰。”
  ⑦同登科:白居易与元填于贞元十九年同应书判拔萃科登第。科,全诗校:“一作第。”
  ⑧同署官:白居易与元填于贞元十九年同授秘书省校书郎。
  ⑨方寸:心。
  《赠元稹》赏析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诗人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诗通篇谈论他与元稹的深厚友情及元稹的为人。
  《赠元稹》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
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赠元稹》繁体对照
  作者:唐·白居易
  自我從宦遊,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處誓不谖。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壹爲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爲同登科,不爲同署官。
古诗十九首原文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