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诗歌:月亮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诗歌:月亮
一、说教材:
诗歌《月亮》以优美、宁静的月夜之景,拟人化的描述了温馨的家园,它无论从意境还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为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因为这首作品想象神奇美妙,能使幼儿从巧妙的构思中获得丰实的美感,诗歌中除了小鸟、青蛙在变以外,都以“月亮和我好”这句来重复结束,适合中班孩子的语言学习特点,而且中班的分析判断力和语言表达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具体是:
1、欣赏诗歌,感知诗歌的美好意境,能用语言及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能根据月亮与环境的关系理解诗歌,并尝试仿编。
3、体验夜晚大自然的美好、宁静。
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感受诗歌意境,而重点则是理解诗歌内容,感知月亮和环境的关系。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用了猜谜游戏、情景表演游戏等,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优美的声音、适时的指导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活动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美,体验学习诗歌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感受诗歌的美、并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说学法: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将根据诗歌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动作)感受诗歌的内容,通过感觉的多通道参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并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师生
互动的形成。
关于月亮的诗歌 活动准备:
三、说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五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首先猜谜导入:高高挂天上,有时弯来有时圆,有时象镰刀,有时象圆盘。有时还象什么?课件中的月亮画面非常美,优美的夜景给孩子美的享受,特别是月亮的变化动态,能帮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中的画面,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想象,表达自己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第二部分:播放小夜曲,老师边配乐完整地朗诵诗歌《月亮》。
感受夜晚的宁静美好氛围,在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提问:诗歌中的月亮在哪里?诗歌中有谁?他说什么?
第三部分配上课件,欣赏诗歌,通过分段欣赏画面帮助孩子理解诗歌。月亮怎么会挂在树梢上?你挂过东西吗?你能学一学吗?漂又是怎样的呢?你来试试做一个漂在池塘里的月亮。教师在这段欣赏的过程中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用说、听、看、做动作多通道的参与让幼儿理解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从而把重难点在这里突破。接下来连续播放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并分角表演。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老师考虑到孩子的特点,给每个孩子准备了挂在胸前的挂饰,帮助孩子记住自己表演的角,增强了表演的气氛,提高了孩子参与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在选角时,教师没有把胸饰直接分发给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自选角,不指定孩子表演固定的角。孩子带挂饰表演,其实又是一次感觉多通道参与欣赏学习诗歌,孩子在表演诗歌时,自己不但要认真听、表演,还要看别人的表演。当孩子表演后鼓励孩子交换角再次表演,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第四部分仿编诗歌,启发孩子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角仿编诗歌。老师这样说: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除了小鸟做月亮的朋友,还有谁会做月亮的朋友呢?教师鼓励孩子互相交流讨论。因为在讨论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讲述自己想到的动物,说明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还能反驳他人的观点。能力强的可能会回答的别具一格,能
力弱的在讨论中也能得到启发和帮助。这一环节也鼓励孩子将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经验联系起来进行仿编,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使得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诗歌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迁移,真正做到学习为生活所用,为生活服务。
第五部分是延伸后续部分,老师给孩子用白纸装订好一本本小的图书,鼓励孩子在活动后画下自己仿编儿歌,让孩子动手动脑,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而教师则永远在合适的时间引导孩子,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