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中月亮意象的文化意蕴研究
丁蕾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扬州225000)
月亮与中国文学有颇深的渊源,也是出现在唐宋诗词中频率较高的一种意象,月亮意象的文化情感内涵极其丰富,既有对伤心凄凉和落寞的描写,也有关于诗人爱情生活的描写,除此之外,还有借助月亮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以及通过月亮描写女子伤春惜别之情等。笔者通过对唐宋诗词中几种常见的月亮意象模式进行研究,对月亮意象的深层内涵进行分析,带领读者感受唐宋诗词中月亮意象表现出来的文化美和意蕴美。
一、月亮意象的文化情感内涵
(一)描写伤心凄凉和落寞
在唐宋诗词中,借助月亮表达诗人伤心凄凉和落寞的诗词比比皆是,月亮皎洁,月光清辉,诗人在望月中,伤心凄凉和落寞的情感和月亮遥相呼应,继而通过描写月亮间接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发出来。月亮没有阳光那样炙热和耀眼,给人一种雅静和清幽的感觉,月亮只在夜晚出现,不像阳光那样温暖明亮,常常让诗人生出一种悲凉和凄清之意,因此,唐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经常利用这两种相反、相对的意境,
将自己的别样情怀尽情表现出来。
例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诗人苏轼写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这两句诗将当时的环境清楚地描绘出来:在树叶稀疏的梧桐树梢上,挂着一轮残月,滴漏的声音停止了,夜深人静。这两句诗将诗人当时幽居凄清的心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首诗写于“乌台诗案”后,苏轼当时正被贬,独自在黄州幽居[1]。
又如,在《咏怀古迹》中,诗人杜甫写到“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一句诗写出了当时情景极其悲凉:昭君为了国家安危和亲,最后却死在塞外,但是心里还想着自己的国家,趁着夜魂归故里。杜甫当时正被小人排挤,因此借着月和昭君的故事将自己悲愤的心情抒发出来。昭君和亲,是因为遭到画师的暗算,因此没有受到汉元帝的宠爱;而杜甫自己受到小人的排挤,所以没有
受到唐肃宗的重用。情境凄凉,心情也是极度的抑郁和悲愤,因此借助凄清惨淡的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怀。
再如,在《月下独酌》中,李白写道“举白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看似情景美好,诗人在月下饮酒,并且与影子和月亮相酌成欢、相伴相舞,但实际上是诗人李白借用这美好的情境来将自己内心的悲苦和孤寂反衬出来,无人陪自己饮酒作诗,自己只能和月亮相伴,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
除此之外,人们在离别的时候,心情也是伤心凄凉、落寞惆怅的,而“月”在这个时候,也带有凄切伤感的调出现在诗人和词人的笔下。例如,《生查子·春山烟欲收》中牛希济写道“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菩萨蛮》中韦庄写道“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以及《雨霖铃》中柳永写道“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都是在离别时,诗人或词人借助月亮表达自己的伤心凄凉和落寞惆怅之情,在这种类型的诗词中,月亮不是“满月”“圆月”,大多数都是“残月”[2]。
(二)描写诗人的爱情生活
借助月亮表达诗人的爱情生活也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爱情是一个永恒而又古老的主题,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唐宋诗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唐宋诗词中借助月亮表现诗人爱情生活的诗词有很多,这些诗词往往让读者读起来余味无穷、清香逸人、温馨满口,虽然寄托爱情的意象有很多,但是以“月亮”最为生动美好,月亮的调比较明朗,常常凸显出月亮这一主体异常美丽,而且月亮影子和花交相辉映,就会让情境充满诗情画意,月亮清幽雅静,借着月亮表达爱情生活再合适不过。
例如,在《水调歌头》中,诗人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在当下已经成为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被很多人传颂和应用,人们利用这句诗将自己的对爱情的渴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苏轼借助月亮不仅表现出自己对爱情的渴望,更把“月亮”向更高的层次转换,借助月亮发出祝愿,祝天下有情人都
[摘要]中国文学中有大量描写月亮的诗歌和散文,几千年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倾注感情的一种常用意象,人们将内心的思想感情融入月亮之中,使感情和月亮相互辉映。不同的文人借助月亮表现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因此月
亮表现的意蕴也因具体的古诗词而异。在唐诗宋词中,月亮的意蕴有悲惨、凄凉、永恒、美好、纯洁、自由、优美
以及悲欢离合等,结合一些具体的唐宋诗词对月亮意象的文化意蕴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唐宋诗词;月亮;意象;文化意蕴;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9-0022-03 22
--
能终成眷属[3]。
除此之外,唐宋诗词中还有很多借助月亮表现自己爱情生活和爱情愿望的诗句,例如,《六幺令》中,词人晏几道写道“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诗人的爱情生活,还将有情人幽会的环境和地点通过月亮表现出来。又如,在《西江月》中,诗人贺铸写道“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
斜栏”,将情人在花光月影中牵手扶肩的情态详细描绘出来,写出了男女欢会的缠绵情态,表现出爱情的美好。还有张先在《诉衷情》中写道“花前月下暂先逢,苦恨且从容……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词人张先全词借助花和月,以花和月作为意象贯穿全词,一开始的“花前月下”是回忆,写出了昔日爱情的美好,再写“花谢月朦胧”,通过凋谢的花儿和朦胧的月亮写出了不能再“花前月下”,表现了当时自己爱情受到阻挠,最后再写“花不尽,月无穷”,表面上是说花儿还会再开,月亮也还会再出来,但实质上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美好的期待之情[4]。
关于月亮的诗歌(三)通过月亮写相思之情
借助月亮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也是唐宋诗人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这里的相思既可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也可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还能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人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一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借助月亮表达相思情的一个经典例子。花前月下,良辰美景,原是情侣幽会、倾诉衷肠的好环境,但是两个人却相隔异地,只能借助月亮来表达自己对远方恋人的思念。挚友面临分别,不知何时再见,通常也使用这句诗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想念之情。
例如,在《一剪梅》中,词人李清照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当时李清照的丈夫奔波在外,词人独自在家,时时凭栏远望,为丈夫的行踪担忧,无限惦念,在夜晚的时候望月怀人,月亮都已西斜,词人仍然站在楼头,说明望月时间之久,通过这几句词,词人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表达了出来[5]。
还有,在《望月怀远》中,诗人张九龄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着相同的意蕴,写出月圆之夜就是相思之时。全诗无论是名字还是诗句,处处都是明月,每一句都表达了怀远之情。情是如此浓烈,月是如此美好,诗人借助月亮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6]。
除此之外,还有《更漏子》中词人韦庄写的“钟鼓寒,楼阁瞑,月照古桐金井”,《长相思》中诗人李白写的“日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独不见》中诗人沈期写的“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以及白居易《长相思》中写的“思悠悠,恨悠悠……
月明人倚楼”。这些唐宋诗词都是诗人和词人借助月亮表达自己相思之情的经典句子。借助月亮描写相思之情是唐宋诗人和词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这些诗词中的月亮通常都是明月,不再模糊朦胧,而且通常与“朱阁”“楼阁”等相映成趣,将思念者登楼望月的形象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楼阁在如霜的月光中显得孤立高大,如果这个时候登楼远望,思念之情就被有效凸显出来了。
(四)借月写女子伤春惜别
在唐宋诗词中,月亮也是常用来描写女子伤春惜别的一种意象,月亮雅静、清幽,利用月亮可以将女子多情、善解人意以及纯洁美丽的形象有效烘托出来。
例如,在《月夜》中,诗人杜甫写道“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通过清辉与玉臂的“寒”以及云鬓和香
雾的“湿”,将闺中女子相思之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苦。这种写法将“月亮”深化,悲凉的情绪和清丽的句子读起来令人伤神[7]。
又如,《浣溪沙》中诗人晏殊写道“鬓郭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诗人用“霞”隐喻女子的脸,用“月”隐喻女子的眉,读者读起来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这种隐喻的方法多见于唐宋诗词之中,《蝶恋花》中诗人晏几道写道“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将女子午睡过后的闲愁形象展现出来。“新月”指代女子的愁眉,“绿云”指代女子的乌发。在这些诗词之中,作者别出心裁,突破以明月寄托相思的传统风格,自出新意。而“月亮”以及“月光”在这一类作品之中,具有象征性和暗示性的作用,使自然景致与人物的形态相互照应,这样就会给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丰富的联想,深刻、全面了解诗词中的情感和愁绪,不仅使人物的情思跃然纸上,而且也为浓重的愁绪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相对于《诗经》中的比兴,以“月”为意象进行比喻,情感的基调更为细腻。
二、月亮意象的深层内涵分析
(一)借助月亮感叹人生
在唐宋诗词中,诗人和词人通常以月寄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对月亮的描写之中,经过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诗人和词人都是借助月亮感叹人生。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诗人将人生比作梦,并由此发出无限感慨。在现实和历史的相交融合之下,诗人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天地之间突然有所顿悟。人生匆匆,岁月易逝,无论什么人,到头来都只是一杯尘土,既然这样,何不放怀一笑,在明月、清风、江河以及
23
--
山林之中潇洒驰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诗人借助月亮对人生发出的感叹,颇有超凡脱俗和大彻大悟的味道。
又如,在《把酒问青天》中,李白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借助酒后的醉意对生命哲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进行探索,并且抒发感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人通过月亮对人生发出感慨,自己的生命短暂,匆匆易逝,但是月亮却有着永恒的生命,诗人想借助月亮,将自己从当下的羁绊中暂时解脱出来,提高自己的生命高度,使其像月亮一样永恒,可以更广阔、更自由地观察人生和社会,将自己的人生态度通过“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抒发出来。
除此之外,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当中,诗人张若虚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通过发出疑问,继而引出对人生的无限感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并将人生的无奈充分表现出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解答和无奈中对人生发出浩然长叹:明月能够常在,但是人生苦短,转瞬易逝。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悲伤,反而将月亮的永恒和人生的苦短作对比,并由此进行哲学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短暂人生的深深眷恋。
(二)借助月亮怀古伤今
月亮具有永恒性,古人能看到月亮,今人也能看到月亮,后人还会看到月亮,月亮一直都在,但是人的生命却很短暂。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在望月中不由发出感叹,借助月亮怀古伤今。
例如,在《水调歌头》中,诗人苏轼就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的情感和月亮的形状作对比,俯仰古今变迁,对人生发出感叹,宇宙流转,宦海沉浮,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小小人类的诗人无法掌控得了的,作者由此进行哲学思考,在孤高旷远、皓月当空的环境中,揭示了人生理念,渗入了哲学意味,达到了自然与社会、人与宇宙的高度契合。
又如,在《石头城》中,刘禹锡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借助“月亮”作为意象,将人事变迁和历史兴亡的沧桑之感充分表现出来,表达了对历史的回忆,有“引古惜兴亡”的意味。
除此之外,在《出塞》这首诗当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王昌龄以古说今,龙城飞将指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人是古时的人,景也是古时的景,但纵观古今,时空交错,历史纵横,而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在表面上看来,诗人是为了借助古时的“月”写月下美景以及对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推崇和敬意,但实际上,诗人是将自己比喻成飞将军李广,因为遭受了小人的陷害和排挤而怀才不遇,至今无所作为,将自己的悲凉和无奈之情通过月亮寄托出去,今时往日,月是一样的月,人是不一样的人,但是遭遇却又是一样的遭遇。诗人借着月亮做见证,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情,也表达自己会像飞将军李广一样建立丰功伟业的渴望之情。
(三)表现对女性的关注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经常被人们忽视,在文坛当中,男性占有统治地位,他们经常站在自己的立场用男性的眼光看待女性。但是,在唐朝的时候,文学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题材,例如,《莺莺传》就是唐代文学中一个比较经典的新题材,后来陆续出现了一些闺怨诗和宫怨诗,文学新题材逐渐被开拓出来,唐宋时期的一些士大夫和文人也开始投入到新题材的研究之中,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并花大量笔墨写女人心、代女人言,其中“月亮”就是一种常用来描写女人的意象。月亮皎洁、清幽,与女性的气质吻合,深受唐宋文人的喜爱。在唐宋诗人、词人的笔下,女性的美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生动形象,女性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相得益彰,这对后世人们审美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丰富唐宋诗词的内容,为唐宋诗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唐宋诗词中,“月亮”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月亮,而是一个寄托各种复杂感情的意象,具有特殊的情韵。诗人或词人能够借助月亮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感情抒发出来,谴兴于月、寄情于月,借明月言哲思哲理、抒人生感悟,或洒脱,或深沉,或豁达,或感伤,文化意蕴极其丰富,促使唐宋诗词流传至今仍旧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中莉.中国古代咏月诗探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6(5):5-7.
[2]傅晓燕.月亮意象在现代文学经典中的营造[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17.
[3]张静文.摄人心魄的月亮:从几首英汉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谈起[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3):4-8.
[4]王琼,毛玲莉.从关联翻译理论分析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意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14.
[5]胡泽刚.中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的相似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9.
[6]杜道.试论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意象所隐含的感伤情愫[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11-15.
[7]刘传新.高悬于中国诗坛上空的月亮:中国诗歌的原型研究之二[J].东岳论丛,1992(2):6-9.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