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人之一的胡适先生,自幼熟读经书,经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后来赴美留学,吸收了西学思想,归国后在文化和学术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提倡的白话文创作和“活的文学”、“真的文学”、“人的文学”的革故鼎新之主张,影响深远,泽被后世。源于此,他的散文“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博约笃厚,自成一派,“甚或超过他的新诗,而居其创作成绩的首位”,这恰好印证了他在《什么是文学》中所言:“文学有三个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胡适散文内容博杂,意蕴悠长。胡适最提倡写传记散文,认为“模范人物的传记”,“可以做少年人的良好的教育材料。”例如在《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中,他力推富翁杨斯盛赈灾捐款的慈善之心和“破家兴学”的明智之为,在《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中,力赞美女昭君出赛和番的爱国之举,在《高梦旦先生小传》中深情回忆了梦旦先生“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和“没有利心,没有名心,没有胜心”的高贵品质。适之的传记散文都是有史有据,此情恳切,令人深思,体现了“纪实传真”的思想。胡适的杂文思想深刻,生动幽默。譬如《差不多先生传》一文运用了夸张手法和巧妙的构思,刻画了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针砭了国民的劣根性,深刻又不乏幽默。文中写差不多先生“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
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语言之畅,意蕴之深堪成为散文珍品。胡适的游记不多,可是情景理交融,于素朴的叙写中穿插历史的考据,清新厚重,颇动人心。譬如《庐山游记》一文,作者除了描写松涛杜鹃白鹿洞万山寺秀峰寺等美景之外,更多的则是对庐山文化和洞寺文化的探源与思考。文中写道:“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真是慧眼真识,一语中的。关于白鹿洞书院胡适做了详尽的考究:“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濬凿石鹿置洞中。”至南唐建为庐山国学,宋初置为白鹿洞书院,后朱熹重建,并形成了“讲学式”书院的规模。万山寺则源于宋景德中大超和尚手种杉树万株而得名,秀峰寺则源于“康熙丁亥寺僧超渊往淮迎驾,御书秀峰寺赐额,改今名。”《庐山游记》将自然、历史和文化有机融合,透视出胡适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品质。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胡适散文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宛如行云流水。《易卜生主义》“社会国家是时刻变迁的,所以不能指定哪一种方法是救世的良药:十年前用补药,十年后或者需用泻药了;十年前用凉药,十年后或者需用热药了。”极形象的比喻令人豁然开朗。《新生活》中对“新生活”的阐释为“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平淡而有韵味。《〈惠的风〉序》
论诗的深度的三个阶级是“浅入而浅出者为下,深入而深出者胜之,深入而浅出者为上”,言简而意赅。《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养个孩子还免不了肚疼,何况改造一个国家,何况改造一个文化”,平实畅达,亲切感人。胡适散文的这一特点源于他的民主主义文学观点,他在《大众语在哪儿》中说:“用一个字,不要忘了大众;造一句句子,不要忘了大众;说一个比喻,不要忘了大众。”在当下文学平民化的时代,这一观点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胡适才学识兼备,他的散文引经据典,见解新颖,厚重而又博约。《贞操问题》中引用《会葬唐烈妇记》中的话“唐烈妇之死,所阅灰水,钱卤,投河,雉经者五,前后绝食者三;又益之以,则其亲试乎杀人之方者凡九。自除夕上溯其夫亡之夕,凡九十有八日。……”和孔子的“君子之道”等文典,表达自己对贞操问题的观点:“贞操不是个人的事,乃是人对人的事,不是一方面的事,乃是双方面的事。”《不朽》中写道:“《左传》说的三种不朽是:一是立德的不朽,二是立功的不朽,三是立言的不朽。‘德’便是个人人格的价值,像墨翟耶稣一类的人。……‘功’便是事业,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像华盛顿造成美洲共和国。……‘言’便是语言著作,像那〈诗经〉三百篇的许多无名诗人,又像陶潜杜甫莎士比亚易卜生一类的文学家,又像柏拉图卢梭弥儿一类的哲学家,又像牛顿达尔文一类的科学家……。”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自己的不朽论观点。《戴东原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位
游记散文置》一文大量地引用了戴东原的名言诸如“理者,存乎于欲者也”、“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等,阐释了戴东原“遂民之欲,达民之欲”的政治哲学和“剖析至微”的治学之道,力赞戴氏的思想和气魄。胡适严谨的考据特质和独到的思维品质,使他的散文显示出学术和文化思想的致尚高度。
胡适散文追求朴素自然之美,具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美学境界。《庐山游记》“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青翠可爱。满山满谷都是杜鹃花,有两种颜,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清新的语句,清新的美景。《追悼志摩》“我也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可是狂风过去之后,我们的天空变惨淡了,变寂寞了,我们才感觉到我们的天上的一片最可爱的云彩被狂风卷去了,永远不回来了。”自然流露的语言蕴藏着真诚质朴的情感。《九年的家乡教育》追述了自幼读书以及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细节,他写《第五才子书》“忽然在我的儿童生活史上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写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便在夜里“用舌头的病眼”,字里行间透露着温馨的家园生活,读来催人泪下。《〈尝试集〉四版自序》“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她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我想在看这些少年诗人的新诗,也很像那缠过脚的妇人,眼里看着一班天
足的女孩子们跳上跳下,心里好不妒羡!”妙喻惊人,清新丰厚,真可谓“物虽胡越,合则肝胆。”胡适曾经高度赞美《老残游记》中描写黄河打冰之后“雪月交辉”一段,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中慧潜美的散文境界。
胡适认为“救国千万事,造人为最要。”他凭依自由主义的思想以及独特的思维和行动,践行了一个学者的诺言与理想,创造了一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景。他的《希望》一诗正体现了胡适一生的追索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