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鸠山游记-叙事散文
今日有幸能与太行文学笔会的前辈们同游发鸠山,心情分外的喜悦,同行的还有公司的几位领导和同事。
上午八时左右,众人乘大巴车出发。阳光明媚,天空碧蓝碧蓝的,有着几缕飘荡的云。沿途的山上开着黄的、粉的小花,树木也已经变绿了。车程比较远,走了很久才到达山脚下。
以前曾听说过,发鸠山便是传说中工共头撞不周山使天柱坍塌的那座不周山,也是精卫填海衔石木的那座山。今天终于来到他的脚下,却发现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这里与沿途的山峰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略微高了一些而已。
先前看到的是一些略低矮的山坡,上面长满了矮小的植物,也开着黄的小花,却很多,漫坡都是,其中偶尔有些开着粉花的小树,点缀着,煞是好看。
与我们同行的有位年长的摄影师,装备齐全,大小设备有好几架,其中有架相机体型十分大,我便替他承担了扛相机的任务。其他的人游览着先前走了,我们由于要拍照,所以慢慢
的落在了后面,还有几位年轻的摄影者同行请教着老师傅。
沿着一条土路,边走边拍,老摄影师不时的发出“美”的赞叹声。这时我才发现这里确实比沿途的山要美的多,因为远离村庄,人为的痕迹很少,一切显得那么的自然、朴素。
与摄影师同行,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因为赶路而错过一处美景。我们一行虽然慢,但是却把这山的美尽情的领略了一番。行至陡峭处,能看到笔直的断崖,虽不高,却把那份“险”,现的淋漓尽致。
来到一处荒弃的人家,残垣断壁,十分的凄凉。那位摄影师却惊呼着,冲进了院子,尽情的拍着。我心想这就是艺术家眼中的残缺美吧,而我却欣赏不了,被一只肥硕的壁虎吸引了注意力,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壁虎。想近前观察一番,却惊了它,钻进草丛不见了。
渐渐的,小路两边的山坡变得高大起来,坡上的树木也渐渐高大起来,这些树却光秃秃的,不见几片树叶。一股小小的山泉沿着小路旁穿过厚厚的落叶,流淌下来。在一些错落的地方,竟然形成小小的瀑布,很别致的小瀑布,哗啦啦的来不及停留,跑向了前方。
此时已经没有了前面一行人的影子,摄影师们依旧走走停停,用相机留住这美好的画面,我却扛着大相机欣赏着美景,欣赏着留住美景的人。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发鸠山主峰的山脚下,这里却出现一条人工的石梯,陡峭的延伸至半山腰,再往上却不见了踪影。游记散文
沿着台阶向上走时,我才感觉到肩头的沉重,每一步都很费力。就这样走走歇歇,台阶越来越陡,我已经开始喘着粗气了。但是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每次歇脚,眼界却越来越开阔了。望着层层叠叠的山峰,连绵着,远处影在薄薄的雾中,阳光照射下,郁郁葱葱,心境也随之变大了许多。
此时正值正午,太阳直直的晒着,虽没有夏天般炙热,可爬上最陡峭的一段台阶后,我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快到山顶时,石梯已经到头了,只剩一条土路蜿蜒着绕上了山顶。这里的树木早已变成了墨绿的粗壮的松树,山顶上是一片一片的松林。
我不知道这山有多高,山顶的风却很大,吹着松林发出哗哗的树的声音,一阵阵墨绿的浪涛汹涌着。我闭上眼睛,倾听着树的呼喊,吹着大风,心里却有了海的模样。虽然我没有亲临过海边,不知为何,此时却实实在在的有着这种感觉。
在崖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摄影师支开了他的大照相机,不断的摆弄着,准备拍山顶上一石制的'建筑。调整好角度后,把半个身子钻进一块遮着相机的大布里面,记得小时候,在照相馆也见到过类似的情景。摄影师的右边再往外迈一步就是悬崖,他却好像没有看到一样专心着他的工作。好几次挪动中,我都忍不住想上前拉他一把,但他却总能把握的很好,不至于迈出巨石。
一阵忙碌之后,却因为光线原因,最终没有拍成,无奈只好继续前行了。来到那石制的建筑里,才发现这原来是民间自发的供奉地点,里面供奉着一些不知名的神仙。小小的神像,香火却很旺盛。四层台阶状的屋子,修建的十分整齐,一些简单的石刻,透漏着古老的气息。
摄影师兴奋的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观察着,从他的表情能够看出这是一个极佳的摄影题材。我们决定先与其他人会合,吃过饭后再来这里拍摄。当我们到达聚餐地点时,大部队已经准备下山了。
匆匆的饭后,我们几个又来到刚才的地方,摄影师兴奋的拍摄着,并不断的给年轻的摄影者讲解着一些拍摄的要领和心得。然而最后巨石上的拍摄依然没有成功,留下了这次旅行
中一个小小的遗憾。
他们忙碌的身影,让我终于明白了艺术对于一个热爱者的分量,那是他全部的生命。
我看着天空中仅有的一朵小云,被风吹着不断的变化着形状,扭动着慢慢的消散在蓝天之中。思绪渐渐的飘向了远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