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教学设计
新会葵城中学梁景华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梁实秋散文的独特魅力
3.体会作者爱鸟、爱自然的情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难点】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梁实秋散文的独特魅力;分析作者对自然中鸟和对笼中鸟的不同情感,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第二课时品味语言,重点研读
【学习目标】
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了解梁实秋知性散文的特点,研读3、4段,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有关写鸟的诗词名句。
二.整体探究:
1.阅读预习提示:“想想作者在表达爱鸟情感的同时,是否另有深意?”结合2、7段,思考下面几句话,提炼出作者的深意。
“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和“狮子和老虎永远是独来独往的”(胡适)
“最高贵的莫过于内心的选择的意志的自由,最普通的是免于束缚的生活的自由,放浪形骸之外而高呼,礼教岂为我而设哉!那也是在乞求自由。”(梁实秋)
明确:失去自由的鸟“苦闷”;失去自由的鸟就失去了鸟的本质,失去了自由生命的魅力
技法归纳:运用反衬手法,用笼中鸟、寒鸦、鸱枭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中那些鸟的可爱,同时突出的表达了作者不满于囚禁似的笼中养鸟的做法,通过对失去自由被困鸟的描写,更能突出自由的可贵
2.文中第6段写道:“鸟有时也给人悲苦”,这与作者看到的笼中鸟时感情有何不同?
笼中鸟——衣食丰足却无自由,引发的情感是失去自由的苦闷;
第六段所写的是求生于严酷的环境,引发的是生命常受外力摧折的痛苦,作者推己及物,深层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同情。
三、品味下面的句子:
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或表达方式入手,或分析词语的运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该环节在第一课时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品味语言,初步了解梁实秋的知性散文的语言特点。)
1.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明确:
运用比喻,生动地体现了鸟美妙的体形,把它比作身材堪称完美的风华绝代的美女形象,无限的欣赏和赞叹渗透在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这些鸟是何等的喜爱啊!
2.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衬着黛青的山和釉绿的梯田。
明确: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彩明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生动写出鸟的俊俏的形态美。
三、朗读三、四自然段,探究下面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鸟的美丽?在文中出相应的词语。
优美的鸟鸣:清脆,嘹亮,圆润,不单调,和谐,凄绝等
俊俏的鸟形:俊俏,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彩斑斓,轻灵等。
2.作者在第三段、第五段都写了杜鹃的声音,目的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第三段表达自己客居于四川的酸楚。
第五段:表达鸟本身不能幻化出诗意,也表明作者爱鸟的单纯。
补充资料: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3.阅读下面段落,与课文比较,归纳一下,我们在写作方面尤其是描写方面有怎样的启示。
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猫做什么事。他吃的不只是溪鱼,睡的也不只是毛毯,我们的住处没有鼠,他无用武之地,顶多偶然见了蟑螂而惊叫追逐,菁清说这是他对我们的服务。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常蹲在餐桌上,虎视眈眈,但是他不伸爪,顶多走近盘边闻闻。喂他几块鱼虾鸡鸭之类,他浅尝辄止。他从不偷嘴。他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他有二十六七磅重,压得人腿脚酸麻,我们外出,先把他安顿好,鱼一钵,水一盂,有时候给他盖一床被,或是搭一个篷。等我们回来,门锁一响,他已窜到门口相迎。这样,他便已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
猫和人一样,有个性。白猫王子不是属于“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个类型。他好像有他的尊严。有时
候我喊他过来,他看我一眼,等我喊过三数声之后才肯慢慢的踱过来,并不一跃而登膝头,而是卧在我身边伸手可抚摩到的地方。如果再加催促,他也有时移动身体更靠近我。大多时他是不理会我的呼唤的。他卧如弓,坐如钟,自得其乐,旁若无人。至少是和人保持距离。
——梁实秋《白猫王子五岁》
启示:
【课外拓展】
1.阅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体会梁实秋知性散文的特点。
2.为世界爱鸟组织写一句宣传标语,如:如果你爱鸟,就去观鸟,切勿关鸟!
3.完成练习册该课的相应的练习。
梁实秋散文《鸟》教学反思
新会葵城中学梁景华
《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新教材新增的篇目。该
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知性散文中代表作的之一,作者笔下的鸟,是原始的、自然的鸟,作者反对将文化的意蕴强加鸟身上,跟郑振铎一样,表达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对该文理解,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不少的难度,对这篇课文我花了将近三天时间去研读,才基本把它弄懂。根据教参和我的理解,我把该课的授课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理清情感,把握文章,第二课时是品味语言,重点研读。第一课时是我在李文达中学轮岗在2016年12月15日所上的示范课,听课的有该校的领导、学校的科组长、语文教师以及一部分葵城中学的语文老师等。这篇课文,我结合李文达中学开展的学习小组和讲学稿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在这篇课文的讲授中,有不少亮点。1.老师课前备课很充分,并重视课前说课,课后评课;
2.教学、难点突出,而且较好处理,根据本文的内容,将品味语言和理解作者的情感作为本文
讲课的重点,符合教学的实际,也提升了学生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和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办;3.在第一课时的课堂小结时,用小诗的形式概括课文的内容,这环节很有新意,既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也提升学生写作语言的水平3.注意启发式教学,启发引导到位,老师能深入浅出讲解课文,突出课堂“易明白”的特点,在两节课里,将一篇连语文老师都觉得费解的文章传授给学生;4.各环节设计合理,精当,授课时如行云流水,没有拖泥带水、啰嗦的情况。5.能充分发挥讲学稿和学习小组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6.重视语文基础,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用课前预习、学习小组互相监督的方式落实生字词的
掌握。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两点,1.在课前检查生字词落实的环节费时太多,导致后面的环节的时间有些吃紧;2.课后没有及时引导学生阅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梁实秋知性散文的特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