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阳日是农历的几月几号
  重阳日是农历的几月几号2023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重阳节那天,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正式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
  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习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除了佩戴茱萸,也有头戴菊花的,但大多是妇女或儿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的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节谚语
  九月九,剪石榴。
  九月九,大撒手。
  九月重阳,移火进堂。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熟不过三月三。
  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
  重阳无雨,一冬无霜。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九月重阳,瞎釆菱秧。
  重阳不打伞,葫豆豌豆光杆杆。
  九月青蛙叫,大麦种两道。
  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枚不胜举。重阳仲秋,芳菊盛开,万紫千红,一片灿烂,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多有咏菊的重阳节的诗句传世。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九九重阳节,开门见菊花。”(王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成大)菊花,给秋风萧瑟的大地增添了一番艳丽景,使重阳节更加令人神往。从以上所引重阳节的诗句,亦可窥见赏菊之风盛行的一斑。有的重阳节的诗句,情趣盎然;有的重阳节诗句,富于哲理,值得细加品味。此外,尚有不少诗人写了吟颂重阳节的诗句。
  李白(701一约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其《九日》堪称重阳节古诗经典之作:
  重阳节风俗有哪些
  1.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是是菊花开放的最佳时间,也是赏菊的好时候,在花团锦簇的菊花从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一份宁静,现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们纷纷效仿晋代世人陶渊明,隐世与菊为伴,而赏菊习俗也是从此刻流传于世。
  2登高重阳的诗句
  重阳节的时候不仅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而且此时秋高气爽,最是适合登高远望。 自古代起,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篇也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3.插茱萸
  茱萸味浓,有驱虫的作用,古人认为在重阳节的时候插茱萸能够祛除疾病、庇护身体。 很多人会在重阳节这天登高、采来茱萸,将茱萸插在门前,或者经过简单的加工,做作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4.喝菊花酒
  重阳节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从古代起我国就有赏菊花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 菊花的食用价值很高,不少人还会将菊花酿进酒里,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酒,重阳节的时候用自制的菊花酒来招待客人,也是别具一番风味。
  5.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糕,外形上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根据心意随意变换,宽泛来说,各地吃的松软糕类都可以称之为重阳糕。 1、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2、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用纸做的红旗,并点上蜡烛,意寓着红红火火,热闹喜庆之意。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蕴含着孝敬亲人、祭祖扫墓、赏景登高等传统美德,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此外,重阳节还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精髓。
  九九重阳节的由来
  九九重阳节,又称“重阳节”、“踏秋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相传,楚国名士屈原曾在踏秋山(今湖北省秭归县茨坪)上登高望远,寄托思念祖国和亲友的心情。后来,踏秋山上的民众为了纪念屈原,开始了登高、祭祖、赏菊的活动,而将这个日子定为“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