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
【备课组中心发言纪要】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来写,留意到了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也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
二、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精确     流畅地翻译课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 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二)教学重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把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同学记诵积累的过程的要求,将朗读,背诵课文结合到对文章的赏析当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让同学乐观参与和相互学习,达到感知学问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设置疑问,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舞同学大胆质疑。
2.延缓推断时间,鼓舞同学进行自我推断,提高同学辨别是非的力量。
3.给同学较大的思维空间,允许同学自我思考和得出结论。
【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精确     流畅地翻译课文。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4. 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把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难点
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课时:3课时
新课讲解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过三峡吗?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那么历史上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很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南北朝时期有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出示并朗读学习目标。)
二、课前预习
利用5分钟时间,自主预习,要求结合注释,先疏通课文内容,理解文意
三、资料助读
1.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出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奇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水经注》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状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奇和风俗习惯等。是争辩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四、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
2. 自由朗读并正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 (yǎn)  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引(zhǔ)  哀转(zhuǎn) 
3.齐读或个别朗读: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还要留意语句的节奏。
五、学习第1--2自然段
(一)积累字词
(在,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相连)山,无(略无:毫无。)阙处(阙,通“缺”,中断。处:地方)。重岩叠嶂,隐天(遮挡   )日,(假如)(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古今义。古义:到了;今义:表示令提一件事)夏水(上)陵,沿(顺流而下)(逆流而上)阻(断)。(古今义。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表选择复句的关联词)王命急(宣布),有时(早上)(从……动身)白帝,(傍晚)到江陵,其(中间)千二百里,(即使)乘(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驾着)风,不(认为)(快)也。
(二)翻译句子【老师用书】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挡   了。假如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动身,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六、课堂格外钟练习:做课件相应练习
七、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学问并背诵课文12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第1-2段
二、学习3——4题自然段
(一)积累字词
春冬之时,则(白)(急流)绿潭,(回旋)(清波)倒影。(极) (高山)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急流冲荡)其间。(水清)(树荣茂密)(山高)(草盛),的确,实在)多趣味。
(到)晴(刚)霜旦(下霜的早晨),林寒涧(安静),常有高猿长(呼喊),(连接)(延长)凄异(凄凉怪异),(空荡)谷传(回声),(哀痛)(动听)久(消逝)。(所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几)声
(沾湿)裳!”
(二)翻译句子【老师用书】
在春、冬两个季节,洁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凉爽和安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格外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哀痛动听,很久才消逝。所以渔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学问梳理:
1.一词多义
        哀转久绝(消逝)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绝      沿溯阻绝(阻断)                  属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属引凄异(连接)三峡教案
故渔者歌曰(所以)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从)
故      明知故犯(有意)                      自                 
问其故(缘由)                              自非亭午夜分(假如,假如)
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3.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每至晴初霜旦(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霜)
(3)回清倒影(形容词活用名词,清波)
六、课堂格外钟练习:做课件相应练习
五、课后作业
1.背诵3-4自然段
2.完成《全品》1-5题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文章思路。
2.能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第3-4段
二、课文讲解: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课后题一、1)
明确: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断)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夜分,不见曦月。(遮天蔽日)
3.将描绘水的语句朗读出来,体会三峡水的特点。
(1)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出关键词。 
明确:夏:襄、阻绝、朝发暮到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险 
春冬:素、绿、清、影、悬、飞漱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趣
秋: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悲 
(2)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安静的气氛。
4.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挨次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明确: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挨次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的写法。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依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支配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由于水的状况比较接近,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5.同样是写水,作者所用的词一样吗?你能说一说吗? 
明确:夏——层层铺展——险 
春冬——动静结合——趣 
  (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颜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水清、树荣、草茂相互辉映,大自然布满生气。“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趣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到底只是在宠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读到此处,使人油然而生宠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秋——侧面描写——悲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
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6.本文的描写格外有特,作者主要运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相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分析。
7.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写了三峡夏天江水的奔放美,春冬江水的清幽美,晴初霜旦时凄婉美。表达了对三峡观赏赞美之情。《全品》
三、品尝语言之美
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明确: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接受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景,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而且有声有情。
(1)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2)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