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平远县仁居镇历尽沧桑,古迹遗址甚多,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5个。在这些古遗迹中,位于城南飞龙村的古民居小树庐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其除具有典型的客家传统建筑风格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正堂门楼为宫殿式设计,是集客家建筑传统与宫殿风格于一体的客家民居。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座风格独特的围屋还暗含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围屋主人、国民政府陆军少将严应鱼在红军长征前夕,曾负责红军代表与国民党粤军代表举行的秘密罗塘谈判中的接待和保卫工作。谈判结束后还坚决执行协议,为江西工农红军突围长征让路,并送给红军200箱子弹及大批食盐等,对红军顺利突破粤军三道封锁、北上长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负责罗塘谈判接待和保卫工作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准备长征前夕,根据朱德、周恩来指示,中央派何长工、潘汉年同志从会昌到罗塘与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代表杨幼敏等进行秘密
谈判,谈判取得了成功,并达成5项协议。罗塘谈判的成功,为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实行战略突围转移,顺利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一、二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我党我军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让路
位于寻乌县东北部的罗塘乡(现改名为罗珊乡)南高北低,重峦叠嶂,森林茂密,乡内有条长27公里的罗塘河。在临罗塘河岸的一块狭小平地建有一栋两层小楼,这便是当年粤军少将旅长严应鱼的旅部。在罗塘谈判期间,双方代表就住在这栋楼内,严应鱼遵照陈济棠的指示,与该旅参谋长韩宗盛一道,精心布划,周密安排,热情接待。
为红军让路40里并赠送子弹及食盐
据平远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冯华德编著的《红四军三次来平历史回顾》中记载:经过三天的谈判,粤军与红军达成五点协议:一、就地停战,取消敌对行动;二、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三、解除封锁;四、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五、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陈部撤离40华里,让红军通过。红军只借道而行,保证不入广东腹地。红军人员进入陈的防区用陈部护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