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4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垃圾。本课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直接提出“怎样解决垃圾问题”。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1,讨论“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从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最终去向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也是“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的原由。活动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教材安排了一个估算活动,估算全班、全校,乃至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教科书还提供了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进一步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根据班级记录表,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活动3,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上通用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活动4,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特点,有一些垃圾的某些部分具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只有分类的
垃圾才能被合理利用。第二个问题“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这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会说出他们尝试过的其他方法。第四部分——拓展,让学生做一个堆肥箱。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但对于“垃圾里有些什么”“垃圾问题有多严重”的认识是模糊的。垃圾处理不当,会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耕地污染等。处理大量的垃圾是非常困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教科书插图提供了几个例子,都是学生生活中可以实践和体验的,这是减少垃圾总量的最有效的措施。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基础,要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并指导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回收利用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2.关注垃圾的去向。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堆肥箱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调查垃圾问题,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难点: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布置学生提前收集、称重、记录家庭一天的垃圾、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垃圾问题调查记录表,垃圾堆和垃圾场的图片,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聚酯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等),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连续一周称重家里每天的垃圾质量,并记录。拍摄小区或村里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将照片发送给老师。关注垃圾车每天来小区收集的垃圾数量。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调查学校和附近的建筑工地产生垃圾的情况。
一、聚焦
1.教师展示照片:展示学生拍摄的小区或村里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
2.学生介绍照片:介绍照片是在哪个小区或哪个村拍摄的;说一说拍摄时的情况、感受。
3.学生观察教科书46页大型露天垃圾场图,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大型垃圾场,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教师提问:“垃圾问题这么严重,怎样解决垃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活动,学生感受到垃圾与每一户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二、探索
1.垃圾问题调查。
教师提问:“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预设回答:
(1)家庭每天产生很多垃圾,包括许多厨房里产生的垃圾,这些垃圾被投入垃圾桶。家庭里还会有不少商品包装,一部分被丢弃,一部分可能会卖给收废品的。
(2)学校里每天也会产生很多垃圾,大多数是废纸,被投入垃圾桶。
(3)建筑工地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这些垃圾很难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这几个问题,讨论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和最终去向。学生课前做过调查,根据“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汇报家庭、学校、建筑工地的垃圾种类、质量和去向,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大多数最终去了垃圾填埋场,而垃圾填埋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学生汇报这一周内所记录的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质量。
学生估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的垃圾质量。
教师协助统计班级内学生每天平均产生的垃圾质量,以此估算全班、全校、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估算的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垃圾数量的庞大。
3.阅读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重点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学生会发现,人类活动制造的垃圾比想象的多。
4.出示世界屋脊上的垃圾图,海洋深处的垃圾图,著名风景旅游点的垃圾图,感受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法避免垃圾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垃圾问题的原因。
5.模拟垃圾分类。
(1)教师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的“四分法”。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①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各种旧书报、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纸盒等,但不包括污染的纸巾。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玻璃片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五金零件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布帘、毛巾等。
②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
③有害垃圾是指如果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萤光灯管、干电池、药瓶等。
④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认识不同种类垃圾标识,出示图片,学生辨认。
(2)模拟分类:学生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粘贴到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这与现在校园里、家庭里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很接近。因为黑
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的垃圾名称卡片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体会垃圾的种类复杂。
(3)阅读资料:阅读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利用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的垃圾名称卡片,说一说不同垃圾分别可以用哪一种方法解决。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还能够做些什么。可以根据插图的提示,说一说自己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每一个学生小小的选择,会凝聚成巨大的力量。这些环保行动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认知,还应该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大多数最终去了垃圾填埋场,而垃圾填满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通过交流,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估算的过程,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垃圾数量的庞大。模拟分类活动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体会垃圾的种类复杂。这些环保行动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认知,还应该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三、研讨
1.研讨“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讨论:如果垃圾不分类,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回答:如果垃圾不分类,几乎无法被利用,也无法减量。
讨论:垃圾分类,会带来什么好处?
预设回答:垃圾分类,使一部分垃圾能够被回收利用,实际上也减少了垃圾总量。
学生可能在生活中也参与了垃圾分类,通过研讨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研讨“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
预设回答:
(1)不剩菜剩饭,按量取餐。(学生每天能做到的事)
(2)节约用纸,双面书写。(学生每天能做到的事)
(3)减少购买新衣服、新学习用品。(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
(4)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列举更多的减少垃圾的方法,也能促进他们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问题,学生更深刻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也能促进他们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拓展
在校园一角做一个堆肥箱,便于全体同学参与和观察。如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在家附近做一个堆肥箱。堆肥的腐熟时间比较长,当堆肥腐熟后,教师组织学生把堆肥施在花木根部。
设计意图:做一个堆肥箱,是很好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活
动。
【板书设计】 解决垃圾问题
数量庞大 减量化
垃圾问题 解决方法 再利用(分类)
种类复杂 再循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