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
一、简答:
(一)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 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史学,历史。子部,诸子。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孔子作六经; 孔子删诗、正礼、订乐、撰易、叙书、作春秋
(三)七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孝经》
(四)道术与方术; 古代完备的理想的社会 方术-与道术相对的实际社会
(五)四科十哲;
首科德行(颜子、冉牛、闵子、仲弓)、
言语(子贡、宰予)、
政事(子路、冉求)、
末科文学(子游、子夏)
(六)具体而微; 最真实的东西最普遍(具体:全体)。与德行科相关
(七)为仁由己; 去做仁义的事情完全取决于自己(孔子说给颜子的话)
(八)得正而毙;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尽己)恕(推己)而已矣。”形容曾子死时是得到正道
(十)孟子辟杨墨; 孟子辟杨墨是指《孟子》—书中记载的孟子对杨朱及墨翟的批判论述 ,处今之世,不拒扬墨者,非孔子之徒也
(十一)虚位与定名;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虚位-从墨家看,儒家的道德是虚位的 定名-从墨家看,儒家的礼乐是定名的
虚位:指道与德,形式性的概念,空洞。
定名:有实在的内涵的“仁义”。
儒学不论道,而是将道托付给了仁义。
(十三)清议与清谈;
清议-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 清谈-清议之后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
(十四)道统; 道统(儒家的最高明的道理)
(十五)十六字心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天理当然;天理---天理,当然(解释天理,祈使句,一种绝对(-天)命令(-天命))而已矣。(让你去做人才会做的事情)
(十七)宋五子;
周敦颐(周濂溪)、邵雍(邵康节)、张载(张横渠)、程颢(程明道)、程颐(程伊川)
(十八)濂洛关闽;理学四大学派:濂学:无极而太极,关学:太虚即气,洛学:体贴天理,性即理也,闽学:月印万川。
周:志伊尹之学,学颜子所学。以天下为己任,不迁怒,好学。
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程:语录体,不立文字,有书信。
朱:《四书集注》
(十九)《四书》;
先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名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
,以得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发明超越),次读《中庸》,以查夫古人之微妙处。
(二十)“横七竖七”;
横七为横七首,指孔子所作七经(六经五经四书+论语)
竖七为纵七段,之中国哲学史可分为七部分
先秦百家诸子、两汉气学诸子、魏晋玄学诸子、隋唐佛学诸子、宋明理学诸子、清代朴学诸子、当代哲学诸子
(二十一)本末;物有本末 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二十二)体用;
体(古时与祭祀有关,一个东西它本身)用(发用,作用)
有体必有用,用乃体之用,即体即用,体用无二。
(二十三)道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二十四)几希; 几-微小 希-通“稀”,稀少
孟子-人之所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二十五)阴阳; 阴阳-都是一个气,形而下学。相反相对,相生相成。
1. 一气之两面。一切有形有质的东西是气。2. 阳是动的、变化、创新的;阴主静。
(二十六)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柔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种地)
(二十七)肖;骨肉相似
相像的意思。本义:五体末端。头,双臂,双脚。引申义:物体末端。派生义:相似,相像。
(二十八)践形;
践行-源自孟子
形(形象)(神),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古代哲学术语,体现人所天赋的品质,把我长成这个样子的意义也就是作为人的意义积极地表现出来。尽性。
(二十九)三达德; 子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又曰:“好学近乎知,力学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三十)心者性之郛郭;身体是心理的现象学(身体是心理的表征)
(三十一)艺能;(技艺性的能力,后天的)-人能
(三十二)良知良能;良知良能(出自《孟子》,不学而能,不虑而能)-天能
“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三十三)四端;
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三十四)天命之谓性; 出自中庸
天命,就是天的命令。 “天令之谓命。”按照朱熹的说法:“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是说天所赋予的气与理的时候,也必然赋予了与之相符的使命。
(三十五)求放心。
战国孟子用语。指通过回丧失的“本心”,恢复善性,培养善德。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二、分析:
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使学生思想统一到纯正,然后以西学锻造他的智识,练这种技能,一定期以后形成人才,各适其使用,以达到仰副国家,造就通才,谨慎防范流弊的目的。”
(二)范文正曰:“吾儒之职,去先王之经则茫乎无从矣。又岂暇学人之巧,失其故步!但惟精惟一,死生以之。”
“我读书的职责,离开了先王的经历则茫然没有听从了。又哪有空闲时间学习别人的技巧,失其故步!但惟精惟一,生死以之。”
(三)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孟子说:“圣王采诗的事情停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诗》没有了,《春秋》便出现了。晋国的《乘》,楚国的《祷杌》,鲁国的《春秋》,是一样的。所记载的是齐桓公、
晋文公的事,所用的笔法是一般史书的笔法。孔子说:‘扬善抑恶的大义,我在《春秋》上便借用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