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古诗三首》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三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山行》是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晚景;《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了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之情。教学中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进一步读好古诗,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美好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 等13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 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
1.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大致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收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配有课例视频及课件)
一、明确主题,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页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第二单元的学习。让我们首先翻开单元导语,一起来读一读。“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金秋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欣赏秋天的景致吧。
2.首先,让我们开始第四课《古诗三首》的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第四课的《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都是七言绝句,这三首诗的读音你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呢?你们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3.今天我们先走进《山行》去寻答案吧。(板书:山行)
三、学习古诗《山行》
(一)解释诗题
1.请同学们齐读诗题。正音:行是多音字,在这里是“走”的意思,所以读“xíng”。
2.说说诗题的意思。
3.简介作者。
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吧。你们了解杜牧吗?都查了哪些资料?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请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你收集资料的内容。
同学们收集了那么多与作者有关的介绍,真好。面对那么多资料咱们不但要学会收集,还要学会整理,从众多的信息中把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这是一种学习能力。老师也整理了关于杜牧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出示: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二)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读,纠正难读的字音。
易错音:斜
后鼻音:径
3.齐读古诗。
(三)读好节奏
1.字音读准了,我们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朗读的时候可以画出
节奏(课件出示),如:远上∕寒山∕石径斜。当然在朗读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连。听老师读一读。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
3.分别请男、女同学齐读。
(四)读懂诗意
这首诗28个字中,没有出现一个“秋”字,你们是从哪些地方发现作者写的是秋天的呢?
1.默读古诗,出示要求。
默读要求:默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结合这些景物的特点,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默读古诗)
2.交流反馈圈出的景物。
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到了哪些景物?
(课件出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3.品读第一、二两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先看第一行,联系生活,回忆你们秋天去山中游完时曾经看到过什么美好的景象?
(学生交流)
②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预设1:用看插图、联系生活的方法学习“石径斜”。
引导学生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区别“径、 经”。
识记“斜”,它的意思是“歪斜,不正”,在这里指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山路绵长就包含在这“远上”之中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行。
预设2:用看注释的方法学习“寒山”“生”。
你知道“寒山”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书中右边中间“注释”一词,什么是注释呢?注释就是用文字解释字句,简单地说就是解释。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这里一共出现了3个注释,我们看在古诗中寒山的右上角有一个小①,我们在注释中到对应的①就知道这个字或者词语的意思了。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你从注释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借助看注释的方法还理解了什么?
“生”:大家看图,在白云缭绕的地方有一座山吗?不,很多座山。在那白云之外,云外有山,山中有人家,处处白云升腾,白云缭绕之美都在这个“生”字之中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行。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二两行的意思。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小结:刚才我们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理解了诗句意思。现在我们接着用这些方法学习三四两行。
4.品读第三、四两行。
自由读第三四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预设1:借助注释理解“坐”。(借助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这真是一种好方法。)
预设2:借助插图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天气已经转凉,杜牧停下车走在这山间小路上,是什么原因?夕阳照耀在这枫林上是怎样的景象?
此刻,你就是诗人,驾车行驶到这里,被这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你会说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说活训练。)
看来你们和诗人有同感啊。这短短14个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画面,强烈的情感。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5.读着读着,诗歌是不是能背下来了。我们试着背一背吧。(配乐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