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经,地之义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到孝,便让人不由联想到西递敬爱堂里的“孝”字:把整个孝字拆开来看,其上半部是“老”字的半部,而下半部是个“子”字,其寓意老人要爱护子女,子女要敬仰老人。但左边竟有几分像仰面拱手作揖跪地的孝敬的后生,右边有些猴头模样,甚是惊奇。传说,这是古代的大教育家朱熹讲学路过此地,听闻故事有感而书。
这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老人有着三个不孝的儿子,每个儿子都不愿意照顾老人,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人很是伤心。有一天,他的好友提出一个妙计,用一个箱子装满碎瓦片儿,装得沉甸甸的,老人的儿子们都认为是金银财宝,打那以后他的儿子媳妇孝顺得一塌糊涂,个个服侍周到,老人也是笑口常开。老人踏踏实实过了几年好日子,终于撒手人寰,儿子媳妇哭天喊地、披麻戴孝,令村人感动不已。安葬结束后回到家里,儿子们取出父亲生前挂在身上的钥匙,打开了箱子,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而想到过去的所作所为,羞愧不已。听人说起此事,朱熹便挥毫写了个大大的“孝”字,此后,这家人便将这“孝”悬挂在祠堂中,警示后人尊老敬老。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石。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孝治家、以孝治天下的国度,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同时,能够做到忠孝的人也就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年迈,儿女要尽赡养之责;父母患病,儿女要及时求医、尽心护理;父母亡故,要认真
处理后事,要按照民族的习俗,进行祭祀,以追念父母生养教导之恩。可以说孔子提出的要求很具体。《大学》曰:“一家人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家国一理,君父相通。这无不渗透着儒家哲学和伦理道德信仰的体现。
孝心无价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在每天接受快餐文化的同时,是否留意到对孝信的缺失。我们虽无丁巧菊大义劝父、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学生求学救母、北国好男儿割肝救父……等当代二十四位主人翁的壮举。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一句问候,几句唠叨,一句叮嘱,几件平常事,常回家看看。平凡之举,也体现子女对父母应有“孝心”。这样,既能使家庭和谐,又能修身养性,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现如今有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切勿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悔之莫及。
孝心无价。孝是中国文化基石,是基本社会道德,是一份足弥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做一个新时代的“大孝”的延续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