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培养热爱美好生活、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
2.能够唱准两声部,并感受合唱的谐和与美妙。了解《祖国的花朵》的大概情节,辅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唱会歌曲并唱好歌曲,能够唱准两声部并做到演唱和谐,感受歌曲中“幸福”的意境。
2,两声部的咅准和弱起节奏。
教材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从结构上看,歌曲由前奏及两个乐段构成。前奏的音乐素材来自第一乐段,弱起的节奏具有较强的动力感,既表现了水波荡漾的北海景象,又展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游园时愉快、喜悦的心情。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是
歌曲的基础,建立在小调上,后两句转入大调。第二乐段是副歌,为二部合唱。能够分成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从强拍开始,令人耳目一新,音乐变得宽广、爽朗。第二乐句保留弱起节奏的形式,与第一乐段形成呼应,并且使得整首歌曲具有起承转合之意。合唱的两声部之间以三度咅程为主,间插六度、五度等音程。《让我们荡起双桨》因为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歌词创作上以北京北海公园的湖面为背景,为人们所熟知,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五十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电影《祖国的花朵》片段。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电影片段,请你边看边思考这个片段中还缺少点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引导,为画面配上什么样情绪的音乐?(根据教师特长能够发挥键盘演奏的作用,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变成“抒情”“欢快”两种风格让孩子选择,既对比了情绪,又感受了旋律。)
2,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接下来请大家听一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揭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歌
词创作上以北京北海公园的湖面为背景,为人们所熟知,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五十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二、《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学习
1.再次聆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教师范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乐谱(边唱边指谱)。
3.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乐段,解决弱起节奏。
这个部分教学要注意以轻声学唱为主,教师可进行指挥。弱起节奏的掌握能够使用击拍视唱的方法来解决。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乐段乐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曲谱)。
5.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乐段。教师出示《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乐段乐谱。(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作适当地调整,一节课内不一定能够合唱教学,能够尝试师生合作演唱。)
6.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
使用跟琴模唱的方法或者釆用跟录音范唱进行“开口默唱”,学习歌曲。
7.分声部学习合唱部分。(注意使用手势指挥,帮助孩子掌握音准与节奏。)
教师出示《让我们荡起双桨》高声部曲谱、《让我们荡起双桨》低声部曲谱,学生分声部练习。
8.尝试跟录音一起演唱歌曲,要求出歌曲中你还不会唱的地方(教师使用范唱的方法来解决)。(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分析处理歌曲
1.再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歌曲划分段落。
2.为歌曲设计合理的演唱形式。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3.为歌曲加上配乐朗诵,完整演唱歌曲。
4.介绍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故事大意,教师播放《祖国的花朵》片段,再次感受电影中的意境。
四、巩固与拓展
1.作曲家刘炽简介。
2.词作者乔羽简介。
3.随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通过学习歌曲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美好生活、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同时也了解了《祖国的花朵》的大概情节,感受到了电影中的意境。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也比较喜欢直观的教学手段,本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咅像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迷人的画面,动听的旋律,肢体动
作的表现,让学生在不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进而准确动情地学唱,表演歌曲。
效果分析
通过这个节课,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有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欣赏音乐、观看视频、亲自体验等环节中,同学们逐步过渡到用自己美妙的歌声中去表现美、创造美,抒发个人的情感。每首乐曲都是有生命力、有感情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处处要用心去体验,才能真正的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教材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从结构上看,歌曲由前奏及两个乐段构成。前奏的音乐素材来自第一乐段,弱起的节奏具有较强的动力感,既表现了水波荡漾的北海景象,又展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游园时愉快、喜悦的心情。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是歌曲的基础,建立在小调上,后两句转入大调。第二乐段是副歌,为二部合唱。能够分成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从强拍开始,令人耳目一新,音乐变得宽广、爽朗。第二乐句保留弱起节奏的形式,与第一乐段形成呼应,并且使得整首歌曲具有起承转合之意。合唱的两声部之间以三度音程为主,间插六度、五度等音程。《让我们荡起双桨》因为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歌词创作上以北京北海公园的湖面为背景,为人们所熟知,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五十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曲调深情、优美的儿童歌曲。根据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情况给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表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住音乐中的情绪和形象,则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音乐实践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这个过程就是音乐审美体验的过程。所以,整课以浓浓的师生情贯穿始终,注重以情动人、以情促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一个领路人。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更熟练更富有设计创编演唱形式时,让学生以自主设计一一自主编排一一阐述意图一一展示的形式进行。结果,有的学生能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能设计出轮唱、领唱加齐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门,让我惊喜连连。学生就是在这样宽松、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标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充分聆听感受音乐音响,深入全面地分析咅乐作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设计合理有效的教法和学法,组织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提高
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理论依据:课标中强调: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加强合唱教学,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教学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节课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影视咅乐》中的一首表现性歌曲,是本册教材的一首合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儿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歌曲描写的是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歌曲是明显的两段体,曲调优美但不乏热情。第一乐段轻盈的旋律给人以亲切感,弱起小节的使用,对歌曲的情感起到了推动作用,形象地表达出荡舟北海的喜悅之情。第二乐段的合唱,旋律起伏、摇荡,更加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荡舟嬉戏的情景,这个部分是学习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