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彼得.纽马克关联法的刘世聪《落花生》英译本赏析
摘要: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其语言平实,故事情节娓娓道来,主题鲜明深刻。该作品自问世以来,不仅深受广大国内读者的喜爱与好评,也被翻译成多个英语版本在国外广为流传。在各个译本中,刘世聪所译版本在词汇,语法,语篇上与原文贴近程度高,在传情达意上颇为成功,是汉英散文翻译的典范。本文将基于彼得.纽马克的关联法从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角度对《落花生》进行赏析。
关键词:落花生;关联法;词汇;语法;语篇
介绍
许地山先生的名作《落花生》采用口语化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一件关于花生的故事,通过花生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文中朴素的语言所营造的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揭示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广大读者终身受用的。翻译《落花生》关键是要译出原文朴素自然地语言风格,并流畅自然地引出原文发人深省的道理。刘世聪先生因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熟练掌握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翻译的《落花生》无论从词汇,语法还是语篇衔接层面看,都成功地做到了与原文的贴近,是一篇汉英散文翻译的典范之作。
关联法是由英国当代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纽马克最著名的翻译理论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但这种二分法的翻译理论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太过抽象概括,因为任何翻译都是从字词句着手的,而上述理论似乎走得太远。所以他综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提出了关联翻译法。纽马克对关联法的基本定义: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the more important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or source language text, the more closely it should be translated).他对重要的界定是指语言表示出“特别有价值、特别有意义、特别必须、或永恒”的事物(New mark, 1991:2)。纽马克认为,无论对意义的取舍还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都存在着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这一标准就是“重要”与否(李,2004:100)。所谓“紧贴翻译”就是最近字字对译的翻译。它要保持词的外延和内涵意义。不但要保存原词,词语等的意义,还要保存其用法(同上)。
一篇译作的贴切程度可以从词汇,语法和文本衔接三个角度加以概括:
1)从词汇上说,最贴切的翻译法是转化(借词) ,主要事迹怎么写即把一个原文里的词转化到译文里去这在英汉翻译中主要是通过词语的音译第二个最贴切的翻译法是归化,它需要在词的形式上作些变化以适应译入语的词法第三个最贴切的翻译法是直译,当译出语和译入语在引申义和语
用上相吻合时,就可以将词,词组,搭配等直接翻译过来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阐译,包括对文化词项加以重新文化化或中和化,以取得对等
2 )从语法上说,翻译中语法贴切的程度依换置( transposition)的类型而定在许多情况下,相同的结构是可以复制的当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里不到对等的语法结构时,则需要调整语句结构,这在英汉互译中尤其如此
3)从文本贴切的程度看,词汇和语法贴切之和,加上显示文本所有部分相互联接的联接性( cohesion )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和标志正确选择文本格式风格和语域的连贯性(coherence) ,就构成文本贴切的程度。(杨士焯,中国翻译,1998(1))。
本文将从词汇,语法,语篇三个角度对刘世聪翻译的《落花生》进行赏析。
一. 词汇层面的贴近
文中写孩子们竞相回答花生的好处时,姊姊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翻译这句话时,最重要的词并非孩子们回答的内容,而是回答的方式,他们争相回答的热情凸显
出家庭和睦与欢乐的气氛,所以越是表现这一主题的词越要贴近原文翻译。刘世聪先生译为It is very delicious to eat,” my sister took the lead. “It is good for making oil,” my brother followed. It is inexpensive,” I said. “Almost everyone can afford it and everyone enjoys eating it. I think this is what is good for.” 从译文我们可以看出刘世聪先生在选词上甚是用心,在翻译姊姊的表现时,用了“she took the lead”,写哥哥时,用“my brother followed”,最后写“我”时用“I said”。对于孩子们回答的方式采用了不同的译法,使得译文措辞既富于变化,又符合原文的情感和主题,表现出了孩子们良好的礼貌和家教。固然是什么意思
醉酒驾车标准
父亲在描述其它水果与花生的对比时,作者写道:“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底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对容人把他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他才能知道。”  这几句话是父亲在拿花生与别的水果相比较,形象生动地教给孩子们朴素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的道理。最重要的词是反映花生与其它水果形成鲜明的词,来突出主题。刘世聪先生译为:Unlike apples, peaches and pomegranates that display their fruits up in the air, attracting you with their beautiful colors, peanut buries its fruit in the earth. It does not show itself until you dig it out when it is ripe and, unless you dig it out, you can’t tell it bears fruit or not just by its frail stem quivering above ground.”译者将描写苹果,桃子,石榴的“悬”字译为“display”,在译“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时,用了“attracting”这个词。这两个词的使用都是采用意译的方法,将苹果,桃子,石榴拟人化
了,以更好地让目标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display和“attracting”用在此处都带有一点贬义彩,表现出这些水果华而不实,轻浮自恋的特点。而在翻译花生的特点时,译者用了“bury”和“does not show”两个词,“bury对应原文的“埋”字,属于直译。“does not show”是作者意译加上去的。这两个词体现出了花生务实,淡薄,默默无闻的品质,与前面其它水果所具有的“display”和“attracting”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原文的主题。
保密会议记录二.句法层面的贴近   
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写道种花生,“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几句话写出了弟几个积极种花生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愉快欢乐的气氛。要翻译这句话,关键是译出这种欢乐的感觉,而句式与原文的贴近也就显得重要了。刘世聪先生译为:“ At that my brother, sister and I were all delighted and so were the young housemaids. And then some went to buy seeds, some began to dig up the ground and others watered it and, in a couple of months, we had a harvest!”译者使用了“somesomeothers”,这一结构显得紧凑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节奏美和音韵美。最后使用了一个感叹句“in a a couple of months, we had a harvest!”突出了孩子们喜出望外的欢喜之情。可见译者在选择句型结构上,尽量做到了与原文的贴近,不仅结构相近,流畅自然,情感的表达也是淋漓尽致。
原文句式大多简短,是口语化的语言。但英汉两种语言语法上相去甚远,将重意合的汉语简单句用重形合的英语句式表达,并做到结构的尽量简单,话语平实,并不容易。这要求译者有很高的双语造诣,并在翻译过程中下功夫。但译者在句型尽量简单化以符合原文句型方面做得也是很成功。例如:
1. 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
五年级缩句练习“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idle like that,” Mother said. “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 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2. 妈妈说:“今年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
“Let us have a party tonight to celebrate,” Mother suggested, “and ask Dad to join us for a taste of our fresh peanuts. What do you say?”
3. 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他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So you should try to be like the peanut,” Father went on, “because it is useful, though not great or attractive.” 
    汉英对照,译者将Mother said, Mother suggested, Father said 作为插入语,将原文中的一个句子子啊形式上一分为二,使得句子长度简短,更符合原文句子的特点。另一方面
使得英文句子结构前后趋于平衡,口语节奏浓厚,应和着全文慢条斯理,娓娓道来的风格特。还使得文意的传递富于变化,予人“峰回路转”的诗意感兴(张保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3))。
三.语篇层面的贴近 
根据彼得.纽马克的关联法,词汇,句法层面上的对应,加上语篇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形成了译文的贴近。译文中也不乏语篇衔接的成功之处。在文章的开头,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译文为:“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idle like that,” Mother said. “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 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At that my brother, sister and I were all delighted and so were the young housemaids. And then some went to buy seeds, some began to dig up the ground and others watered it and, in a couple of months, we had a harvest! 汉语中话语之间的连接大多是意义上的,而英语中则是字面上的,所以汉英翻译时要将隐性的汉语逻辑关系译为显性的英语逻辑关系。在母亲建议种花生后,孩子们都很欢快,原文中这两句话中间并没有逻辑连接词,而译文中为了语篇连接,用了“At that”,用以说明听完这句话后,孩子们开始行动,逻辑关系非常明晰。原文中的破折号在译文中用了“and”代替,自然流畅地与上文衔接,即“我们很欢喜,然后”。可见刘世聪先生的译文通过增加连接词,使得译文在语篇衔接上达到流畅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