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简介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描写了林黛玉对落花的怜惜和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
黛玉葬花的情节分为两处:
经典片段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担着花锄和花囊,拿着花帚,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遇见贾宝玉正在看《会真记》。宝玉告诉她,他把落下的桃花撂在水里,让它们随水飘走。黛玉说这样不好,因为水流出去后会变得脏臭,还是把落花扫起来埋在土里比较干净。于是,她带着宝玉到了一个花冢的地方,开始埋葬桃花。这是一次流水知音,惜花惜人的情景。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结尾和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开头,林黛玉因为误会贾宝玉对她不忠而生气,独自一人到了那个花冢的地方,拿着花鋤和花囊,将各落花收拾起来埋在土里。她哭着吟出了《葬花吟》,以花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春光、爱情和生命的感慨。贾宝玉跟着她来到这里,听到了她的诗歌,也跟着哭了起来。他们两人相对无言,只有泪水相通。这是一次感花伤己,葬花词吟的情景。
为什么要写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刻画,也是对他自己的心境和理想的抒发。
从人物形象方面看,黛玉葬花展现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林黛玉是一个聪明、才华、美貌兼备的女子,但她也有着孤独、敏感、多愁善感、自卑、自尊、自恋等复杂的心理。她对美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她对爱情有着坚贞不渝的忠诚和执着,她对生命有着悲观消极的态度和预感。黛玉葬花是她对自己的一种寄托和安慰,也是她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和毁灭。她以花为友,以花为敌,以花为鉴,以花为墓。她的心灵与花儿紧密相连,她的命运与花儿同步相随。黛玉葬花是她的生命之歌,也是她的丧钟之音。
从作者心境方面看,黛玉葬花反映了曹雪芹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曹雪芹生活在清朝乾隆时期,这是一个外表繁荣昌盛,内里腐败黑暗的时代。曹雪芹出生于江南富贵之家,却经历了家族的没落和个人的挫折。他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感到厌恶和憎恨,他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和悲哀。他用《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感悟,也借用了林黛玉这一形象来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黛玉葬花是他的心声之吐,也是他的志趣之高。
黛玉葬花有什么思想价值和艺术造诣?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片段之一,它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思想价值方面,黛玉葬花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美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作者通过林黛玉这一形象,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人性,揭示了一个残酷而无情的社会,探讨了一个美好而遥远的理想。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性别、超越文化的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
艺术造诣方面,黛玉葬花展现了作者对语言、结构、情节、人物等方面的精湛技巧和高超水平。作者运用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优美动人的诗歌、巧妙曲折的对话、生动形象的比喻等手法,将林黛玉与落花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表现得曲折动人,将大观园中的春光景呈现得绚丽多彩。作者在这一片段中创造了许多经典而流传千古的诗句、语言、情节、形象等,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