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2023届广东省区域一模专项突破分层整理
—古诗阅读专题
广东省汕头市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宋)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时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前二句点明具体节令,描绘山间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B.词人外出春游,在高岗与低谷间穿行,游兴非常浓厚。
C.下片写词人游兴已尽,回山寺就寝,有孤枕难眠之感。
D.全词即事写景,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
16.晚年的王安石虽身居山林,却似闲非闲,他也曾写出“我欲抛山去,山仍劝我还”
这样流露矛盾心境的诗句。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这种矛盾心理。(6分)
15.C
16.①本词先写词人野游寻春,在山寺恬然入梦,怡然自适。(2分)②接着写他被山间的松涛声惊醒,感慨美梦短暂。(2分)③本词表现出了词人想要放情山林又依旧心系尘杂、内心并不平静的矛盾心理。(2分)
广东省江门市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着意描写清溪水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B.诗的首句描写了自己的感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显出清溪水的特异。
C.诗的颔联借问新安江,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的清澈。
D.此诗的诗眼是“行”,围绕诗人在清溪的行踪表现他对清溪的喜爱,情由境出。
16.日本汉学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一书中点评此诗“五、六笔有画致,七、八使人凄然”,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分)
15.D(3分)
解析:诗眼是“清”,不是“行”。全诗着意描写清溪水的清澈,从首联“清我心”的主观感受,到颔联以新安江比不上清溪的清澈见底,到颈联的比喻,都是围绕清溪的清澈,没有突出诗人的行踪。
16.(6分)
颈联有画致: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以山比作屏风(手法1分)。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诗句分析1分),就如人行走在明镜中,鸟在屏风中飞翔。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等。(画致解释1分)
尾联凄然:入晚时猩猩的声声啼叫,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消寂境界(诗句分析1分)在诗人听来,猩猩的啼叫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1分)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落寞郁闷的情绪(1分)。
(情感分析: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尾联流露出诗人因远离家生。中置乡内心的孤寂之情,以及空怀济世之才的落寞悲伤的情怀。)
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江城子
周紫芝
夕阳低尽柳如烟。淡平川,断肠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断云飞雨又经年。思凄然,泪涓涓。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因甚江头来处雁,飞不到,小楼边。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傍晚景如在目前,“低尽”摹出夕阳之态,“如烟”凸出柳树之。
B.“经年”前加“又”字,强调离别之久,使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怨意更为浓重。
C.“思凄然,泪涓涓”两句,一写内在情感,一写外在表现,人物形象鲜明。
D.大雁只到江头,不来小楼,暗示远行人没有音讯,字里行间透出失望之情。
16.请以月为对象,分析本词中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15.(3分)B“对远行人的怨意更为浓重”错。“又经年”只是感慨分离时间之长,显示不出对远行人的怨意。
16.①霜月娟娟,写出了月之美,这是以乐景衬哀情,使作者那种伤感之情更显浓重。②月有缺有圆,而人只缺不圆,将人与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不能团圆的悲伤之情。[每点3分(手法1分,效果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广东省广州市2023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华州太守花园徐积
南园花谢北园开,红拂栏干翠拂苔。
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一凤凰山苏辙
山川蟠踞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
更种梧桐真可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诗着重描写了园中的花卉,在对比中巧妙地表现花叶的错落之貌。
B.苏诗妙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川蟠踞之势,形如徘徊低飞的凤凰。
C.徐诗和苏诗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第三句“转”出一层新的诗意。
D.徐诗和苏诗都虚实结合,既写眼前的景象,又写想象中飞翔的凤凰。
16.两首诗均写到了“种梧桐”,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15.D都是虚实不对吧
16.徐诗的“种梧桐”表达了诗人对华州太守花园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太守高尚品德的肯定,表达了有才之士咸来归附之意;苏辙则表达了友人所处龙盘凤跃,友人必定展翅高飞的美好祝愿。广东省大湾区2023届高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①
诗句赏析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①邓剡,文天祥同乡好友。1279年,与兵败被俘的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临别之际,邓剡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长江,词人感叹上天不借东风给好友文天祥,致使他抗元失败,沦为俘虏。
B.这首词写金陵风物时融情于景,蜀鸟吴花、荒城颓壁,都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C.友人离别后只有孤月相伴,让词人无法入眠,蕴含了深深的朋友之情,家国之悲。
D.这首词擅长运用典故,如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企盼之情。
16.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引明陈子龙语盛赞这首词,说它“气冲斗牛,无一毫萎靡之"。你觉得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D
【试题分析】D项“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错误,“赢”并非嬴政,“写出了对建功立业的企盼”也不够准确。应为借蔺相如身立秦廷,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气魄和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