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赏析2022年试题汇编
(含《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大题,答案附后)
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⑴“前不见古人”的“古人”指谁?“后不见来者”的“来者”又指什么人?
⑵诗人为什么“怆然涕下”?从诗中出理由。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句赏析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C.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
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⑵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甲】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⑴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B. 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 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D. 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⑵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 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 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 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5、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请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
⑵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
6、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俭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首联中“浑”字的意思是①,尾联中的“无时”应该理解为②。
⑵颔联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它在原作中是什么意思?后来衍生出什么新的意义?
7、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
B.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D.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⑵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
8、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敷浅原①见桃花宋•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
⑴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己亥杂诗》诗中一、二句,诗人借助“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来表达离京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
B.《敷浅原见桃花》诗中三、四句,描写燕子衔得桃花,带到彩绘屋梁之侧,这让落花有了更美好的际遇。
C.两首诗的落花均独具内涵,《己亥杂诗》借其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敷浅原见桃花》则表现对美的追求。
D.《己亥杂诗》三、四句的语言自然而朴实;《敷浅原见桃花》则构思奇巧,自出心裁,诗笔明丽。
9、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⑴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心境。
⑵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
10、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
B.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笔,风光满眼。
C.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昱看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
D.韩愈诗语言轻灵,戎昱诗风格清新。两首诗构思角度新颖,读起来饶有情趣。
⑵《晚春》中的“斗”字和《移家别湖上亭》的“系”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从拟人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⑴像建幽州台的燕昭王一样的明君;明君(或“圣人”)。
⑵①明君不见(不见古贤),②壮志难酬(不见今贤),③人生短暂(天地悠悠),④孤独寂寞(独自孤单)。
2、⑴示例一:对偶、拟人(答对一种修辞即可),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二:“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
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或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示例三: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⑵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3、⑴C
⑵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哲理蕴含在诗句中,诗句中的意象体现深刻的道理。如这首诗通过写“千寻塔”“最高层”等意象,形象地揭示“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4、⑴D
⑵D
5、⑴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⑵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6、⑴①浑:浑浊(不清)②没有固定(确定、预定、既定、约定)的时间,即随时
⑵诗句原意: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可不翻译)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近即可。)
7、⑴B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的时候,如果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这句话能给人以希望,能给人在困境中有着坚持下去勇气,所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合适。
8、C
9、⑴孤独落寞(淡泊闲适)
⑵示例1:我最喜欢《鹿柴》。一二句写空山传语的空灵、静谧之景;三四句由声及,描写落日余晖映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静之美。示例2:我最喜欢《竹里馆》。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相伴,“幽篁”“深林”“明月”与“独坐”“弹琴”“长啸”的人构成物我一体的一幅画面。示例3: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春天到来,辛夷花绽开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写辛夷花点缀寂寞的涧户,纷纷扬扬洒下片片落英。整首诗展现一幅花开花落的画面。
10、⑴C
⑵“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