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最后一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此曲则偏重对于历史及社会的深刻感悟。
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可以作为学生了解元曲的窗口。张养浩曾做过礼部尚书,任职期间体恤百姓,晚年在陕西赈济灾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本篇是最有名的一首。时任陕西行台中丞的他,在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潼关时有感而作。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背后的历史真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震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睿智的思想光辉。设计采用一个课时的新授课将其呈献给学生,并与学生共同研磨。
二、学生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知识,拓宽了涉猎面,并具备了一定的诵读能力,但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方面仍较为欠缺,大多只能解释诗词的表层含义,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感知作者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
生琢磨作者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作品的特定时空,从而能够触碰作者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情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三、教学预设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背景知识;熟读、背诵并能当堂默写此曲;了解此曲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作品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独特精辟的眼光和文笔。
四、教学方法
山坡羊 骊山怀古诵读法、讲授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引出“怀古”这一古代诗词写作主题,从而导入本曲。——这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是散曲中的小令。“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散曲作家。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救灾期间,他“亲登华岳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路逢饿殍【piǎo】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赢得了“满城都道好官人”的美誉,并且,他一路写下了许多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优秀之作,其中用[中吕·山坡羊]曲调写下的九首怀古曲,成为不朽之作。这九首曲中,最有名的就是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三)文本精读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此曲,进行初步感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诵读展示,请同学点评;
(3)结合学生点评中的分析、关键字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潼关的重要地理位置等赏析文本;
(4)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读,明确曲中语调和语速的变化。
(5)小练笔: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曲中的第一句;
(6)通过怀古词曲的对比,感知宋词和元曲的语言差异。(《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思想感情
此曲中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独到思索和对人民的关怀同情。
(五)独特视角
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一个朝代灭亡时,人民的流离失所、社会的满目疮痍。而在结尾的议论中,作者独辟蹊径,指出一个朝代兴起时,必定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劳民伤财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想到了他人见而未想的内容与深度,非常精辟。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也要注意选材新颖,视角独特。
六、课堂小结
此曲中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指出封建阶级的压迫,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独到思索和对人民的关怀同情。全曲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的特,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七、课外拓展
诵读、体味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说说和本文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山坡羊•骊【lí】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ē fáng】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yíng 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注:○1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2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3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4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八、板书设计
凭吊潼关古迹──峰峦、波涛、宫阙成土
抒发深沉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九、随堂巩固
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此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