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耀伟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3、学习怀古类“曲”的赏析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怀古类诗词学生已经学习很多,每次学习都是围绕一首诗或词进行赏析,对于“怀古”这一类诗词学生整体的感悟能力还是有限。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请学生简单评析作为“歌词”这首小令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 预习分享
1、作者小传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2、元曲小探
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曲(如我们目前所学的曲)和杂剧(如《窦娥冤》)两种。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散曲又分套数与小令两种,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3、朗读并疏通曲意
1、字音
阿房(ē pāng)萦纡(yíngyū)
2、结合注释疏通曲意
4、品读小令
寻“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明确:表明本曲确是作者亲临秦中有感而作,又显示出他的视野,囊括了整个秦中八百里秦川。曲中仅举出作者亲历的骊山和早已化为焦土的阿房宫,历史兴衰的典型山坡羊 骊山怀古事例,文字简洁,容量大。
“列国周齐秦汉楚”
明确:无论周朝也好,秦朝也罢,曾经都是何等的兴盛,但最终灰飞烟灭,一切都沉入大地,这都是历史长河中的普遍现象。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典型事例到列国周齐秦汉楚历史长河中的普遍现象。
论“叹”“当时奢侈今何处
明确: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更加重了作者伤古怀今的情感分量。
“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明确:伴随着各个王朝的交替,是无休止的破坏,是无数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的毁灭,打赢了的,把输家的一切付之一炬、夷为平地,但今天的赢家难保将来不变成输家,赢来的一切到头来也照样会变成焦土泥尘,如此看来输赢又有什么意义呢
5、能力提升
讨论:比较这三首怀古曲情感的异同。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北邙(máng)山怀古
【元】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
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确: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确: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板书 寻古:古地 古事 古人
论 历史兴亡
论叹:
叹 百姓疾苦
作业: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反思:《骊山怀古》这首词学生容易理解,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寻“古”论“叹”对前朝的兴亡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兴亡过程中百姓悲惨遭遇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能力提升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学到怀古诗特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