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不同意岸英和抗⼤美⼥傅⼩定终⾝,结果也正如⽑主席所料
1959年冬天,⽑泽东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我很担⼼我们的⼲部⼦弟,他
们没有⽣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很⼤,有很⼤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母、不要
靠先烈,要完全靠⾃⼰。”
⽑泽东忧虑⼲部⼦弟的教育问题,是不⽆道理的。他从⾃⾝做起,从⾃家的娃娃抓起。
1946年春天,⽑岸英⼤学毕业后从莫斯科回到了延安,⼀天下午他来到王家坪,向⽗亲汇
报在国外学习的情况。由于长时间在苏联⽣活和学习,回来后在接⼈待物⽅⾯发⽣⼀些变化,
⽐如说话时,岸英喜欢⽤欧洲式的说话语⽓并加些⼿势动作,这让⽑泽东感觉不舒服。
⽑泽东就告诉岸英:“延安不是苏联,在这⾥就得按东⽅⼈的传统习惯⾏事,在长辈⾯前,
在年纪⼤的⼈⾯前,要⽂静,要规规矩矩地跟⼈说话,不可⼿舞⾜蹈。见了⼈不要没⼤没⼩,
年纪⼤些的就喊伯伯、伯母,叔叔、婶婶;最⽼的要喊爷爷、奶奶;跟你年纪差不多的可称同志、
哥哥,不能随随便便地直呼⼈家的⼤名。”
⽑泽东接着对岸英语重⼼长地说:你在苏联的⼤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
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半。你还需要上⼀个⼤学,就是劳动⼤学。这个⼤学国外没有,中
国过去也没有。在这个⼤学⾥你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现在惊蛰刚过,农民⼜要开始
⾟勤耕耘了,正是你学习的好机会。我已请好了⼀位⽼师,他是陕⽢宁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吴
满有,种庄稼的学问很深,你就上他那⾥学习吧。
⽑岸英愉快地接受了⽗亲的建议和安排,迅速整理好⾏李准备出发。临⾏前,⽑泽东把⾃
⼰穿了⼏年的⼀套粗布⾐服送给他,叮咛说:什么时候有了你⾃⼰劳动的果实,⽼师和乡亲们
满意了,你就可以毕业回来了。⽑岸英背上⾏李,步⾏去了30⾥外的劳动⼤学--吴家枣园。
到了农村这所⼤学,⽑岸英虚⼼请教⽼农,坚持与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吴满有对这位谦
虚的学⽣也特别喜爱,教得⼗分认真,⼿把⼿地传授各种农活。开头⼏天,⽑岸英真有些不习
惯,⼿上磨起了⾎泡,疼得⽕辣辣的,晚上躺在炕上,全⾝如同散了架⼀般。但⼀想到⽗亲的
我与婶婶谆谆教导,仿佛浑⾝⼜来了劲,他咬⽛坚持着,很快就适应了农村⽣活。
⾦秋时节,⽑岸英背上⾃⼰⽣产的⼩⽶,也是⼀张实实在在的毕业证书,告别了尊敬的⽼
师和建⽴起深厚情谊的众乡亲,回到了延安。⽑泽东看到⼉⼦后,真有点不认识了。曾经的洋
学⽣变成了⼀个地地道道的陕北后⽣,在风吹⽇晒中,脸变成了⿊红⾊,头上扎着⽺肚⼦⽑
⼱,⼿上布满了⼀层厚茧。⽑岸英不仅学到了农活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了农村,熟悉了农
民,培养了同劳动⼈民的感情。
经过⼀系列艰苦的实践锻炼后,⽑岸英被分配到中央宣传部做秘书和翻译⼯作,他没有辜
负⽗亲的教导和期望,成为了⼀名合格的普通劳动者。
对⽑岸英的婚姻,⽑泽东也是从严要求,告诫他“不能光图⼈漂亮”。1947年,还是在延安的
时候,“抗⼤”有个从北平来的姑娘,姓傅,长得很漂亮。见到傅⼩美丽出众,岸英⼜是相貌堂
堂、⼀表⼈才,江青⽴刻动念头把⽑岸英和傅⼩约到她那⾥,吃饭聊天,⾼⾼兴兴地玩了⼀
天。
傅⼩⾛后,江青问岸英对傅⼩的印象怎么样?⽑岸英红了脸,说要先问问他爸爸的意见;江青⼜⼤包⼤揽地去了⽑泽东,没想到⽑泽东说:“见⼀⾯就定终⾝,太轻率了”;⼜把岸英叫去,批评他“不能光图⼈漂亮”,还得从⼈的理想、品德、性格各⽅⾯加强了解,告诫岸英对终⾝⼤事“⼀定要慎重,不能轻率从事”。
事情的结果也正如⽑泽东所料,傅⼩根本看不上前途未⼘的⽑泽东⼀家⼈,也受不了延安的艰苦⽣活,不久便跑回北平,还在报纸上写⽂章辱骂延安。
江青后来说,通过这件事,承认⽑泽东说得对:“看来漂亮靠不住,还得靠理想。”
到西柏坡后,⽑岸英和刘思齐俩⼈都被分配到农村搞⼟改,⼯作上的接触使俩⼈产⽣了感情。在邓颖超和康克清的帮助下,⽑泽东同意了他们的恋爱关系,后来岸英提出结婚要求,⽑泽东就不同意,因为解放区婚姻法规定男满20,⼥满18岁才能结婚,岸英虽已26岁,但刘思齐还差⼏个⽉不到18岁。岸英有点不服⽓地辩解说:“岁数不到结婚的⼈多着呢。”⽑泽东则严厉地说:“谁叫你是⽑泽东的⼉⼦!”直到1949年10⽉25⽇,⽑泽东才在北京为他俩举办了婚礼。婚礼也很简单,⽑泽东亲⾃请了⼏位⾰命⽼
⼈吃了⼀顿饭,婚礼结束后,⽑泽东把1945年去重庆谈判时穿的⼀件⿊⾊⼤⾐送给了他们,并风趣地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物送给你们,就这么⼀件⼤⾐,⽩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上,你俩都有份。”
朝鲜战争爆发后,⽑泽东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在出兵朝鲜时,⽑泽东⾸先想到的是⾃⼰的⼉⼦,江青和⼀些⽼同志⼒劝⽑泽东不要让岸英到朝鲜,但⽑泽东毅然坚持,并严肃地说:“谁让他是⽑泽东的⼉⼦?他不去谁去?”毅然决然地把岸英送到了炮⽕连天的战场。
⽑泽东的两个⼥⼉李敏和李讷都出⽣于抗⽇战争时期的延安。“敏”与“讷”则出于《论语》中的“君⼦欲讷于⾔⽽敏于⾏。”从给⼥⼉起的名字中,可以体会出⽑泽东是希望⾃⼰的⼥⼉长⼤要做多⼲实事、少说空话的⼈。就是对这两个爱⼥,⽑泽东丝毫不溺爱,总是让她们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过普通⼈的⽣活,从不允许搞特殊化。
上世纪50年代的⼀个星期天,李敏随⽗亲去⼗三陵⽔库视察,李敏对那⾥的龟驮⽯碑很感兴趣,边拉着⽑泽东停了下来。⽑泽东问李敏:“你说说为什么王⼋要驮⽯碑呢?”李敏当然不懂,⽑泽东就⽤浓重的湘⾳再加上⼩曲调唱到:“望望东来望望西,望见王⼋驮⽯碑。我问王⼋犯了什么罪,上辈⼦卖酒兑了凉⽔。”⽑泽东然后告诉李敏,驮⽯碑的不是王⼋,也不是乌龟,它的真名叫罐葫,这是个民间戏说。李敏从中明⽩了⼀个道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诚信,取信于民,否则就得落个王⼋驮⽯碑的下场。
李敏和李讷考上⼤学后,吃住都在学校⾥,与⼤家⼀样睡上下铺,吃清淡的菜,⼀样挤公共汽车,只有周末才回⼀趟家。由于学校离家远,卫⼠们担⼼⼥孩⼦⾛夜路不安全,便瞒着⽑泽东派车去接。先将车⼦停到僻静处,然后进校⼈,出了学校悄悄坐车回家。⽑泽东得知此事后,严厉批评了卫⼠们。卫⼠们争辩:“天太⿊,⼥孩⼦⾛夜路不安全……”
⽑泽东便厉声说道:“别⼈的孩⼦就不是孩⼦了,别⼈的孩⼦能⾃⼰回家,我的孩⼦为什么就不⾏?”不管卫⼠们如何争辩,⽑泽东不容置疑地命令:“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们⾃⼰骑车⼦回来。”
1959年的⼀次周末,卫⼠长⽤车接了在北⼤学习的李讷⼀次,让⽑泽东发现后批评了卫⼠长。后来卫⼠长知道有的学⽣家长给孩⼦送吃的,就给李讷送了⼀次饼⼲,这也让⽑泽东发现了,⽑泽东⾮常严厉地批评说:“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别⼈可以送,我的孩⼦⼀块饼⼲也不能送!”并拍着桌⼦说:“谁让她是⽑泽东的⼥⼉呢!”
那时期,粮⾷供应紧张,李讷周末回家后的第⼀要务就是先把肚⼦填饱,有⼀次,⽑泽东看⼥⼉没有吃饱,便把⾃⼰的⼀份也给了⼥⼉,他⾃⼰选择了饿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