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词语中,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xiān    鲜红  新鲜    屡见不鲜    鲜为人知
B.qiǎng  坚强  牵强    强词夺理    博闻强识
C.gōng  供给  供应    提供            供不应求
D.dāng      当家  当代    门当户对    安步当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清清爽爽        敷衍        款待        惦念        嘱咐
B.干干净净        抚养        殷勤        好象        侯车
C.不辞劳苦        搜索        铜活        高梁        欢渡
D.爱屋及屋        挣扎        筹划        安祥        揉合
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描写的一句是(    )
A.父亲的寡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B.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C.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
D.我请来三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商品广告,言过其实,误导消费者。
B.学校准备举行秋季运动会,大家都兴致勃勃,体育委员更是推波助澜,积
--50
极组织班级同学报名参加。
C.犯了错误首先应该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或因此居功自傲,都是不对的。
D.他的文章题材新颖,内容生动,有不少观点是一孔之见
5.仿照下面“示例”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式,写一组结构相似、意思完整的排比句,不要求与原句的字数相同。
示例: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仿写:                                                                         
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当我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共同撑持的。三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
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悲母。可是您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6.这段话以_      为顺序,共写了三件事:①                                      ;③                     
7.根据上题,该段文字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中标出。
8.该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_              ;文字看似                  ,却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                  之情。
(二)
下面的文字摘自《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请在认真阅读后完成9-11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
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9.查字典,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解释词语。
()高:                                                           
( )而不舍:                                                           
③目不( )园:                                                           
()兀穷年:                                                           
10.这段文字主要是写闻一多先生的“做”。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闻一多先生所做的事。
                                                                             
                                                                             
11.作者说:“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
一、1.C  2.A  3.A  4.A 
5.本题答案不强求一致,符合题干要求就行了。比如:暴雨袭击,山洪冲刷,地面震动,满眼是断壁残垣
二、
(一)6.时间 送我上学 三出嫁 除夕探母 
7.第一层:从“当我小学毕了业的时候”到“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第二层:从“我入学之后,三结了婚”到“看花轿徐徐的走去”;第三层:从“不久,姑母死了”到“她已入了土”。
8.情真意切 朴素平实 怀念与痛惜
(二)9.①mí 更高。弥,更加。  ②qiè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③ kuī 眼睛顾不上看一看室外的园圃。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④wù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10.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
11.这句话说明,闻一多先生的“做”,不是单纯地做学问,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即通过研究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史,激发民族自尊心,振奋民族精神,为的是给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开一剂“文化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