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摘要:童话是一种虚拟文学,人物是虚拟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是虚构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把童话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重要阅读体裁,深受儿童的喜欢。幻想是童话的重要特征,这完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笔者认为,教学童话时,只有遵循其文体独有的特点,符合学生的童话阅读心理,方能达成教学实效。
童话手抄报关键词:小学 语文 童话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减少道德教化,增强童话选文的趣味性
回顾我国的语文教育发展史,我们就会知道其实我国语文教育一直承担着“德”的教育。因此,当我们拿起教科书的同时总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沉甸甸的思想包袱,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机械的道德教化中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儿童好幻想,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相对发展得比较迟缓。在选文的过程中,如果过多的选择那些缺少想象和幻想的道德教化的作品,那么首先他们会没有兴趣,再次他们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其实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注重儿童的情趣,选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好奇心的作品,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我国的教材编著者在尽力改变现状,新课程标淮配套教材就比大纲修订本好,但与课外的童话繁荣局面相比,教材选文仍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大量文学性强、有趣味的童话没有进入教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