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教案(精选2篇)
《跌倒》教案 篇1
篇一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如“活、死、不朽,摔垮”。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
人都有生死,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死轻于鸿毛。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你所知道的人,哪些人死重于泰山,哪些人死轻于鸿毛?歌颂老师的诗歌
2、学生举例,教师评估、小结。
3、进入课文,板书课题。
过渡:我们知道鲁迅的死,在那个时代是可惜的,因为他是革命是文坛中的核心人物、先驱者,这样的人死去时可惜的是重于泰山的。那我们现在大声读文章前面的导言,看这篇文章写的目的是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写《有的人》的目的是什么?那会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呢?现在我们学习文章的内容。
2、学生大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写了几种人?看第1节内容,并理解内容。
①有感情齐读第1 段。
②理解部分字词含义。 上句:“活”----鄙视,“死”----痛恨 ;下句:“死”----怀念,“活”----歌颂
③上句“有的人”-----像*一类的人 „„„„„„„„„„„„第1类人 下句“有的人”-----像鲁迅一类的人 „„„„„„„„„„„„第2类人 过渡:既然文章写了这两类人,那我们先学有关于第1类人,他们做了什么,才会让人们痛恨他们,当他们活着也认为他们死了呢?齐读2—4节的前句话。
三、 精读课文,理解诗歌感情。
1、学习有关于第1类人的内容。
(1)生齐读2—4节。
(2)生小组讨论。
  文中“骑”体现了*什么样的嘴脸?--欺压百姓、作威作福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可
能吗?  “我多伟大”“不朽”可以看出作者对*有什么样的感情?--反语、讽刺 过渡:这样的人对人民作出这种让人痛恨的事,那人民的反应是什么呢?看5—7节。
(3)学习5—7节。
  “摔”可以看出人民有着什么样的感情?---憎恶、痛恨。  “下场”可能是是什么呢?----遗臭万年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 小学教师教案 小学教师 初中教师教案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过渡:既然像*一样的人对人民做出的事实让人痛恨的,人民也反抗了。那么鲁迅一样的人会怎么样对待人民呢?人民的反应又是什么呢?
2、学习有关于第2类人的内容。
(1)读2—4节,看看像鲁迅一样的人对人民做了什么?
  “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的精神写照-----出自《自嘲》。
  “情愿做野草,等着底下的火烧”---出自《野草》。
  像鲁迅一样的人对待人民是怎么样的?关心,爱护,奉献。  这样的人死后会怎么样?-----流芳百世,精神永远存在。
过渡:像鲁迅一样的人对待人民是这样的,那么人民对他们的感情会是什么样呢?看5—7节。
(2)读5—7节,并回答,人民的反应时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过渡: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于两种人的事,那么文章是怎么样来写这两种有着不同品质的人呢?
四、 学习对比手法,体会作用。
1、迅速浏览全文,看结合板书,看看文章是怎么写有着不同品质的两类人?
2、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作用。------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那么这篇文章是使哪两种感情造成强烈的冲突的呢?
五、 总结。
1、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想想,臧克家写纪念鲁迅13周年的文章时,题目不是《纪念鲁迅》,而写的是有的人呢?
2、学习像鲁迅一样的人的精神,关心人民,热爱祖国。
六、 布置课后作业。
1、完后课后相关练习。
2、背诵《有的人》。
七、板书设计。
有的人
有的人----*----轻于鸿毛----遗臭万年
有的人----鲁迅 ----重于泰山----流芳百世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让学生读中感悟情感,读中捕捉言外之意。考虑到本课是阅读课,拓展相对较多分别补充了、鲁迅的《自嘲》《野草题词》以及本单元的内容等,这样来进行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使课堂内容更丰富。知识点的渗透使课堂更充实:副标题、双引号反语的作用、诗歌的对比手法、文章中的总分结构以及换词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课文作为例子的作用。
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对整组教材考虑得较少学生对鲁迅了解得还不是太深,因此在整首诗的理解上停留在表面。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在指导朗读和理解时,应把握诗的整体性,不应打乱顺序理解和朗读,这样就破坏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初衷。
教学反思二
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虽然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它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 “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这篇课文我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得流畅;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1、2、3、5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最后出示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突出了层层深入。师,应立足语文教学,参与教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健康的成长。善于启发思考,学生学有所思。在读后,请学生说自己对诗歌的发现,能启发学生说出对比的运用、诗歌小节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