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理解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一、温故知新。
1.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2)莫等闲,白了,空悲切。——【宋】岳飞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不可轻。——【宋】朱熹
(4)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
2.翻译下列画线的字词。
二、课堂小结。
理解运用修辞的句子:
1.判断修辞手法。
2.结合内容解释效果。
3.体会表达的感情。
三、课堂小练。
(一)桂花雨
琦君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称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
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果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忧,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1.为什么作者最喜欢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说说这句话中的“浸”字好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桂花雨”为咏叹对象,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别给他!你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
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我鼻子一酸”,是因为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是对母亲的(        )描写,看出是一位的母亲。
3.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母亲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是对母亲(            )的描写,从中看出母亲
描写桂花的句子
4.想想作者写了什么事来表现“慈母情深”,为什么用“慈母情深”做课题。
(三)文言翻译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参考答案:
(一)
1.喜欢桂花的品格,喜欢桂花的香气,喜欢“摇桂花”,喜欢吃桂花。(意思对即可)
2.“浸”形象地写出了香气之浓郁。(意思对即可)
3.其实并不是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样说表达了母亲深深的思乡之情。
4.寄寓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恋与深深的乡愁。(意思对即可)
(二)
1.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感到内疚;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而内心激动,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省略了“我”跑出去后的情景。
2.动作贫穷、辛苦
3.语言爱子之情、深明大义、通情达理
4.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因为慈祥的母亲不仅为养活孩子辛勤工作,还为孩子提供精神食粮,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这个课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三)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劣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