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本人十多年来的一
些尝试。
【关键词】:语言基础主体地位讲评效率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害怕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缺乏素材,没有内容可写;有的是心中有话,笔下却写不出来。他们面对老师
出的题目,或者搜肠刮肚,文思枯竭;或者随意编造,敷衍完篇。
厌写、怕写的情绪普遍存在。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最基本的
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然而怎样才能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十多年来,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
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
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然而,从当
前学生习作现状看,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学校与家、家与学校两点
一线。他们似乎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与昨天有什么不同。
“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
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
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
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等等,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
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记得曾有位学生在
春节期间跟随妈妈到邻居家玩,正好她的一位舅奶奶也在那户人家
打牌。她和妈妈在一旁看玩牌看了很长时间,快要散场的时候,她
的那位舅奶奶装作刚刚看见她。她在作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舅奶奶抬头看到我,突然满脸堆笑,很夸张地大声说道‘唉呀!我
还没看见我家小洁(她的小名)也在这儿的,不然我是一定要包钱给你的’说着一把抓过桌子上的打牌时的几张百元大钞和一些零钱往
兜里直塞……”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或许都曾经遇到过
这样的“舅奶奶”,这位同学能生动、传神地把这样一位虚情假意
的舅奶奶的形象刻画出来,这就是得益于她平时对生活细节的仔细
观察,细心品味。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
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和习惯,就会勤于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善于观察。这样长期坚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左
右逢源。
二、加强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它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
中还要注意多方积累,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读百家书,吸取百家精华,最重要的是使知
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这样就迈出了写好作
文的第二步。于是我平时坚持让学生进行摘抄积累和背诵积累。
摘抄积累就是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各种书刊报纸和课外读物。在阅读中把精彩的片段,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学生热情极高,一
个学期下来,每人能摘抄四、五本。久而久之,学生便把这种积累
当成提高写作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做
剪报,平时阅读那些可能随手丢弃的报纸时,做个有心人,将文学
版块中那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剪下,贴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
就可以拿出来翻阅。我还把自己在大学期间专门从《扬子晚报》“繁星”版块选择的文章做成的四本剪报给学生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
参与热情。
背诵积累就是在平时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每周自选一篇优秀
作文背诵,范围不限,要求必须是自己十分欣赏的,读过之后感同
身受的文章。然后我安排时间定期轮流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
所积累的好作文,谈谈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
三、巧拨情思,激发创作欲望
长期以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
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来看,好的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
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勃情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
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
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
例如面对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我就让他们以“进入中学”为话题,写出自己的进入新校园,面对新环境的见闻感受。结果有
学生从学习的角度比较了中学与小学学习压力的不同,有学生写出
了自己独立生活的困难重重(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寄宿),还有一个学生别出心裁地选择新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主要内容写作,这些作文因
为都是描写的自己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所以无不充满了真情实感。有一年中秋节放假,我布置以“__的中秋节”为话题,自选角度
写一篇作文。大部分学生写的是“快乐的中秋节”,有一位女生题
目是“等待的中秋节”,她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中秋
中秋节的优美句子摘抄
节之前电话中说好要回家团聚的,她清早就站在村口等她的父母,
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有等来。文中详细描写了中秋节这一天她等待中
的心理变化过程,她首先算好父母应该是上午十点多钟能到家,于
是非常高兴,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但是到了预定的时间父母还没出现,她想是不是父母有事耽搁了,或者是路上堵车了,因此虽然有
些担心,但她仍然继续耐心地等待着,可是到了下午还是没能见到
父母,她又自我安慰是不是父母已经到家了,只是没有走这条路,
等她飞快地跑回家时,发现父母如往常一样没能回家过中秋节……
文章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感情真挚自然。因此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
文命题时,就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的材料,这样才能
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四、分组互批,突出主体地位
传统习惯是学生作文写完之后任务就算结束了,剩下的全部
是老师的事情。老师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一本本阅读、批改,
评语更是字斟句酌,力求全面反映学生作文的得失。但一些学生对
老师呕心沥血的劳动成果并不领情,无动于衷,最多只是关心一下
自己这篇作文的等级。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突出他们在作
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安排他们加入到写作之后的批改中。
学期初,我把全班学生按照作文水平的高低分成了几个写作
小组,每组六人左右。自己作文写好之后先浏览小组内其他几篇作文,然后自己确定一篇自认为能改出些“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这样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也实现了“一作多练”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开始的几次作文互批,老师需要给学生讲清楚如何批
阅一篇作文,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因此为了教会学生批改的
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如何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怎样
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写人和叙事文章
的异同”、“文章怎样谋篇布局”、“如何根据中心拟定题目”、“文章如何点题、前后照应”、“如何生动的描写,让语言‘活’
起来”等等,精心筛选范文,利用对比的讲授方法,让学生明白写
作知识、方法,这样,学生改起作文如鱼得水。小组互批结束后,
还要再次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
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五、抓住重点,提高讲评效率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的习作肯定会暴露出这样或
那样的问题和缺点。作文讲评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该抓
出重点。关注一些细枝末节问题,眉毛胡子一起抓,必然是顾此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