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手法的作用及使用技巧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在文章中,情感是飞舞的灵魂。欧阳修曾经说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文章之意也不在事,在于作者的真情。情感在文章中往往以人、事、景表现出来,为文章注入神韵,使之成为生机勃勃的参天大树。在记叙文中,情感能够赋予文章以充沛的力量和感染力,带给读者以共鸣,简言之,“无情不成文”。
但情感又是捉摸不定的。相比于说明论证的文章,情感的朦胧和扑朔迷离为我们进行情感的抒发增加了许多难度,因此,对情感表达的规律和抒情手法的使用技巧进行一定掌握是有必要的,通过抒情手法的掌握,能够极大丰富文章的情感内涵。
01 什么是抒情手法
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任务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的一种手法。它能够自然地展现作者的感情,使读者引起共鸣。简而言之,抒情即是在文章中,对所表现对象抒发的爱憎好恶的感情。
抒情的“情”包括喜、悲、忧、思、恐、爱、憎、怒、欲、敬等,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巴尔扎克讲:“感情在无论什么东西上面,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抒情的根本目的,就是表情达意,即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意。在文章中,写景是为了抒情,叙事是为了明意。抒情是具有高度的表达自由度的,这意味着思绪的自由灵动。而抒情的内容,也就是情感过程和意义,又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言传性”。因此,抒情的形式在抒情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抒情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表达情感,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抒情的首要目的。二是营造境界,在抒情的过程中,与其他手法如叙述、描写的结合,形象和优美语言的表达,营造出一种富于情感的、形象的境界,也是抒情要达到的目的。这意味着,好的抒情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抒发情感,而是在此基础上能够营造出一种与文章相符合的意境,不然则会使文章变得干涩,平庸。乐当家
抒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通过对感情的抒发,从而感染读者。好的抒情不仅能够读者阅读的过程中领略到情感的流露,更是会调动读者对于情感的共鸣。
第二点是对主体的深化,从而开拓意境,抒情的运用能够为文章营造和渲染出独特的意境。有人看到景,看到物,能够为其赋予情感彩,升华其立意。
第三点是显示文章的基调,无论是悲伤还是欢喜,是惆怅还是舒畅,抒情的运用会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贯通文章的意脉。正是因为有了抒情,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便在豪放和阔大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而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则在孤独里抒发对情人的思念,寥落感跃然纸上。可以说,文章的基调,正是由抒情决定的。
02 抒情手法的分类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作者或者文中人物的爱憎感情。
直接抒情往往是强烈的、紧张的,这样一种手法的运用,往往需要内蕴的情感直白且深厚,对读者具有一种近乎压迫一样的力量,富有强烈的感染力。直接抒情尽管有着直接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但内容应当积极,要符合作者的环境、语言、心理等方面。
而间接抒情更多地是一种弛缓的抒写,对丰富的、深厚的情感进行凝练和汇集,并不直接进行抒发,而是展现出部分,或是借其他事物表达出来。间接抒情是一种通过暗示来传达情感的方法,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暗示,从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出发,调动自我去深思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下面我们将依次对这些抒情方法进行说明。清人刘大<木魁>说:“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多是在抒情主人公感情充沛时使用。直接抒情的节奏往往比较急促,语句也比较短,多使用带有感叹词语的句式。
如高尔基的《海燕》: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者借预言家之口,以饱满的激情呼唤暴风雨的到来,抒发豪情壮志。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把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一定要记住直接抒情的关键在于“情”本身,所以情感一定要真挚且强烈,用感情彩比较浓重的语言倾吐出来。
直接抒情的运用可以放在三个地方,开头,中间,和结尾,都是在具体的叙述之前。如果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样的一个位置能够很好地起到为文章奠定基调的作用——
如散文《白杨礼赞》开头,直抒胸臆:“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以及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是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从一开始就为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感情彩。我们在进行高考作文的创作时,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加入抒情的部分,恰当地使用直接抒情的方法,能够吸引读者,给读者以共鸣。
那么我们在具体进行直接抒情时,又有怎样的一些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表达呢?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第一种便是呼告和反复。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就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又或者郭沫若的《雷电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咆哮吧!”这种呼告式和反复的方式,能够充分展现内心强烈的感情。
第二种是排比和反问。这一种修辞的手法和前面的呼告和反复的作用是一样的。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排比自身的使用,各项之间,既要有联系,又有区别。如“青年,我祝福你!你是祖国的未来,你是民族的希望,你是21世纪的主人,你是早晨八九钟的太阳”。
后面的太阳和前面就有重复之意,因此不能够很好起到抒情的作用。如果过于相似或者重复,反而会有堆砌辞藻之嫌疑。如果使用得好,能够一方面展现才情,另一方面增强语势感染作者。
如朱自清《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笔记本屏幕花屏这样的排比和反问不仅能够表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间流逝,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而且能够做到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二)间接抒情
克服焦虑心理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景中情,情中景。”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类似于这样的抒情手法便是写景抒情,这种抒情手法被归类于间接抒情的范围之内。间接抒情,就像它的名字那样,需要借助各种外物来含蓄委婉地进行表达。它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在作文中的抒情表达上,间接抒情比直接抒情的运用要更为广泛和普遍。这是因为情感本身的抽象性,往往不能直接为人们所理解,而需要借助中介,从而为人们所再认识。对于高考作文而言,间接抒情的使用往往能够比直接抒情更方便,使用范围也更广泛。常见的抒情手法有以下几种:
1. 借景抒情
蜂巢蜜怎么吃借景抒情,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描写某种景物来表现和衬托自己的某种情感。我们都知道借景抒情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在作文中更好地来进行这样的一个表达呢?
第一点是要选择善于引发情的景物。在选取借景抒情的“景”时,一方面是景要真实,另一方面是感情必须健康。前者指的是景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然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后者则是指在我们的高考作文中,过于消极颓废的感情往往是容易踩雷的,健康积极的感情才会更容易打动阅卷人,如赵丽宏《日晷之影》
而风,来去无踪,美化着生命,也毁灭着生命。有人在赞美它的时候,也有人在诅咒它们。 无须从哲人的词典里选取闪光的词汇为自己壮胆。活在这世上,每一个人都具备了做一个哲人的条件。你在生活的路上挣扎着,你在为生存而搏斗,你在爱,你在恨,你在寻求,你在追求一个目标,你在为你的存在而思索,为你的行动而斟酌,你就可能是一个哲人。不要说你不具备哲人的智慧和深沉,即便你木讷少言,你也可能口吐莲花。
行者,必有停留之时。在哪一点上停下来其实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停下来之前走了多少路,走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一些什么。
74hc20第二点则是在进行感情的抒发时,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技法和修辞手法,如联想、想象、白描、比喻、排比、衬托、拟人、夸张等。这些技法的使用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展示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拟人的手法,可以化静为动,激活景物。台湾作家邓荣坤在《秋雨》
中,借秋雨景致,抒思乡情怀:
写兰花的诗句灰蒙蒙的天空,飘洒着细柔柔的雨,叩醒了九月季节里那一株寒义,于是寒蝉不再哭泣;尤加利、木麻黄皆缀上了晶莹的雨珠,祭悼它的衰老。
其中,雨“叩醒”、寒蝉“哭泣”,“缀”“ 祭悼”等属性类似的景物(带有暗淡的调)和一组相似的动词(都属于比较轻柔的动词),充分渲染了淡淡的秋愁,将景物激活,令人感到朦胧、哀伤。无论是意象的组合排列,还是动作词的安排,一定要做到一致。此外,又或者可以设计情节,叙写结合,打通文体。如写瓦屋听雨,主景本应为雨击打瓦片的声音,作者却写道: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上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将姿态与动作融入景,为下雨的过程设计好了情节,抽象的声音、情感幻化为具体可感的动作、画面,有情有景,别出心裁。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将动态的过程通过拟人化的形式设计情节,使得语言更加出彩。
2. 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要做到的是“情,意为主,景(物)为实”,以小见大。作者需要安排多个事物,赋予他们以人的情感。而借物抒情有两种类型,一是咏物寓情,二是咏物言志,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只描写物象而不直接抒情,而后者则会将感情直接抒发出来。前者含蓄委婉,而后者豁达、直率、明朗。
对于这种手法,首先要学会联想,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联系。如杨柳枝——依恋、并蒂莲——恩爱、牡丹——富贵、梅花——傲骨、白杨——战斗英雄等等。把事物的特点与人们的精神品质进行结合。
第二是描绘需要具体,不仅是整体,对于事物的局部特征也要做到详细,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
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发布评论